凤雏行赠毛锡朋

凤兮凤兮,何睹之艰。一出于虞廷,再鸣于岐山。

迩来三四千年间,寂寥兮不闻不见,徒闻凡鸟声间间。

梧桐兮萋萋,竹实兮离离。

迟尔之来兮,览德辉而下之。

一鸣兮使我朝廷清,法度贞,三台明润无搀枪。

再鸣兮使我四海平,礼俗成,百蛮朝贡无甲兵。

鸟中之凤人中豪,河东之薛隆中庞。

谢家池上名俱高,毛翁之鸣当云霄。

有雏丹穴文九苞,龙文燕颔谁可曹。

毛生毛生真凤毛,一鸣兮再鸣兮,吾将侧耳听尔于明盛之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凤雏行赠毛锡朋》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以凤为喻,赞美了毛锡朋的才华与品德。诗中描绘了凤凰的传奇经历和它带来的祥瑞,象征着毛锡朋的非凡才能和高尚品质。

开篇“凤兮凤兮,何睹之艰”,以凤凰自比,表达了对毛锡朋才能的赞叹。接着提到凤凰在虞廷和岐山的鸣叫,象征着毛锡朋在历史上的杰出表现。随后,诗人描述了凤凰在漫长岁月中的沉默,直到它的到来才让世间重见光明,这寓意着毛锡朋的出现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秩序。

“梧桐兮萋萋,竹实兮离离”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比喻毛锡朋如同生长在梧桐树下的凤凰,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德。接着,“迟尔之来兮,览德辉而下之”表达出对毛锡朋到来的期待,以及他所带来的道德光辉。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凤凰的鸣叫给国家带来的影响:“一鸣兮使我朝廷清,法度贞,三台明润无搀枪。再鸣兮使我四海平,礼俗成,百蛮朝贡无甲兵。”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毛锡朋的影响力,他的智慧和德行不仅净化了朝廷,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平,使得四方归服。

最后,“鸟中之凤人中豪,河东之薛隆中庞。谢家池上名俱高,毛翁之鸣当云霄。”通过对比,强调了毛锡朋与凤凰的相似之处,以及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如同谢灵运和毛伯温一样,名声响彻云霄。

“有雏丹穴文九苞,龙文燕颔谁可曹。毛生毛生真凤毛,一鸣兮再鸣兮,吾将侧耳听尔于明盛之朝。”结尾处,诗人以凤凰的后代为喻,赞美毛锡朋家族的传承,并表达了对毛锡朋在盛世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毛锡朋的非凡才能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是一首充满敬仰之情的赞歌。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过故状元施宗铭坟

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

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

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

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行三首(其一)天平

濯缨重向白云泉,曲磴幽林诘屈穿。

驳落残碑犹可读,坡陀巨石自堪眠。

俯临尘世三千界,仰见龙门尺五天。

此地频来殊有意,肯教忧乐负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行三首(其二)灵岩玩月

浮云过尽碧天高,把酒层峰气倍豪。

明月一年当此夜,旷怀千古属吾曹。

琼楼玉宇身亲到,香径琴台首独搔。

天柱峰头那似此,淋漓醉墨涴宫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山行三首(其三)灵岩怀古

夫差霸业今何在,香径琴台鹿自游。

天际青山还故国,夜深明月有荒丘。

涛声不尽英雄恨,草色犹含粉黛羞。

莫为吴宫多怅望,今来古往总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