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辉堂诗(其三)

嗷嗷林乌,鸣我堂阴。我岂不如,怀此好音。

好音克怀,实劳我心。爰有萱草,言树之襟。

形式: 四言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林中鸟鸣,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开篇“嗷嗷林乌,鸣我堂阴”以鸟鸣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我岂不如,怀此好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情绪——自己是否也拥有这样的美好品质或能力。

“好音克怀,实劳我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好音虽能带来愉悦,却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使其感到困扰和忧虑。最后,“爰有萱草,言树之襟”,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萱草之上,希望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忘忧,此处用以表达诗人希望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抚平内心的波澜,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与困扰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吴集贤新堂诗

毖彼吴溪,浦水出焉。水绕山回,笃生俊贤。

俊贤之生,时维吴公。自北自南,有声沨沨。

其声谓何,隆以爵位。谁其媲之,超群逸类。

我公曰归,有赫其光。曾是故庐,闇然弗章。

公曰吁哉,我胡止居。来我工师,我村于溪。

爰作新堂,新堂孔侐。其桷庭庭,其楹植植。

乃辟我寝,我寝既安。乃立我门,我门有闲。

我轩我庑,亦曼且硕。羌何敏哉,曾不留役。

公作斯堂,左山右池。山有集鸟,池有跳鱼。

公登斯堂,以燕父老。有笙喤喤,有鼓考考。

公居斯堂,黄发其缤。有子有孙,从之如云。

公曰其徕,尔我孙子。其听我言,以久此宇。

昔视我庐,榱骞栋堕。今其轮奂,岂不在我。

救之度之,启之辟之。何幽不朗,何废不治。

尔承我志,曰象此堂。小可为杙,大可为梁。

毋揠尔本,毋拜尔枝。苟成尔材,大小具宜。

众领公诲,莫不改容。孰是后人,而弗率从。

哙哙斯堂,德以为基。搆之以功,百世可知。

匪功靡成,匪德曷致。小子作歌,以诏来裔。

形式: 四言诗

题画

义兴之山,维水瀰瀰。载游载咏,操觚挟几。

聊乐一日,百岁奚俟。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方竹杖

猗欤竹君,易圜为方。虚心固节,悉如其常。

其方伊何,如玉界尺。不砥而平,不绳而直。

曰予老矣,赖君扶持。义以方外,庶克似之。

形式: 四言诗

娄曲书堂

汨彼娄水,东连于海。爰有幽贞,居娄之汇。

蜒舟岸泊,娄人纷拿。幽贞有子,劬书厥家。

晨鸡既鸣,汛埽室堂。羞我甘软,奉持趋跄。

我经我史,如耕如桑。我服其劳,罔敢怠荒。

黍稌有田,鱼亦有梁。味道之腴,游艺之场。

曰父与子,欣欣乐康。其乐维何,匪人匪天。

憧憧往来,谁其语旃。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