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箕子明夷后,还从徼外居;
端然殊宋恪,终莫挽殷墟!
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
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其一)》。诗人以箕子流寓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国家沦丧、殷商遗民命运的感慨。"箕子明夷后"暗指明朝的衰落,如同箕子被囚于荒蛮之地,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流亡境遇。"端然殊宋恪",诗人自比箕子坚守节操,不同于宋朝的屈服,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终莫挽殷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殷墟(指明朝)无法挽回的哀痛,"青海浮天阔,黄山裂地虚"描绘出壮阔而苍凉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破碎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岂应千载下,摹拟到扶余",诗人质疑后世是否能理解或重现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壮与忠诚,"扶余"可能指的是遥远的东北边疆,暗示了流亡的艰难和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抒怀诗,借历史典故寄托个人的家国之痛,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
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
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
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
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
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
古曾称白狄,今乃纪红夷;
蛮触谁相斗,雌雄未可知!
鸠居粗得计,蜃市转生疑。
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
五载真如梦,秦川恨旧游。
地分山闽越,天阔水沈浮。
鸿鹄难羁绁,蛟龙空负舟!
包胥洵国士,复郢便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