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傅丈见寄(其一)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馀挂钵解茶囊。

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

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

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隐居,饭后挂着僧帽解开茶袋。
如果不是因为满头白发,我早已忘记了世间纷扰。
一个孤独的旅人询问近况,十年如一日在南方荒野居住。
如今交往的朋友都已断绝,无论邻居还是异乡人我都不再关心。

注释

到处:不论何处。
能行:能够隐居。
饭馀:饭后。
挂钵:僧侣挂的帽子(象征身份)。
解茶囊:解开装茶的袋子。
不缘:不是因为。
五分白:满头白发。
人间万事:世间纷扰。
一介:一个。
远劳:孤独的旅人。
询近日:询问近况。
如此:像这样。
南荒:南方荒野。
交游绝:交往的朋友断绝。
比邻:邻居。
不择乡:不区分故乡或他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翌的作品,名为《次韵傅丈见寄(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纷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到处能行到处藏”表现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如与自由,既能够四处漫游,又能够找到自己的隐蔽之地。"饭馀挂钵解茶囊"则描绘了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把饭粒悬挂起来,使用简易的器具来泡茶,这些都是表现出诗人对物质生活极度简化的追求。

“不缘头上五分白”中的“五分白”指的是头发渐白,即岁月流逝和年龄增长。"始与人间万事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名利得失的超然物外,通过隐居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一介远劳询近日”中,“一介”可能指的是某种身份或地位,而“远劳”则是指远离尘嚣和劳苦。"十年如此住南荒"表达了诗人长期以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选择在偏僻之地安身立命。

最后两句“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则揭示出诗人对于社交和定居的态度。"交游绝"意味着与外界的联系已经断绝,而"不问比邻不择乡"则表明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和具体所处之地的漠然,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传递出诗人对于世俗世界的淡泊与超越,以及对于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傅丈见寄(其二)

土瓜甘蔗窖深藏,青李来禽子在囊。

胜日园林吾有分,暮年歌酒尔无忘。

扫除金屑不到眼,尽力石田难救荒。

每遇北风长引领,皖公山下是桐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上待客不至

烟雾濛濛远岫埋,沙边特为小徘徊。

行人又向去处去,客子未知来不来。

诗似芙蓉临水出,人如杨柳待风开。

何时见此消愁眼,更责后期倾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江上送客夜归

江干燕客酒如淮,归路飞辀破绿苔。

灯影入帘窥酩酊,雨声宜梦引咍台。

岂无文送穷行别,似有人呼隐去来。

一念不生无可道,此怀今欲向谁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约郑公绩出城

颇厌低头看文字,似曾有约到南山。

稍回妍暖日自喜,扫尽积阴天解颜。

便合与君联骑出,更谁如我两人闲。

相逢莫作伤时状,且趁春光竞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