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首(其十)

湖山叠乱青,湖水漾虚碧。

断岸蓼花红,疏林秋露滴。

良哉观世音,处处失弥勒。

形式: 偈颂

翻译

湖光山色错综复杂,湖水泛着虚幻的青碧色。
岸边的蓼花鲜红,稀疏的树林中秋露滴滴答答落下。
美好的观世音菩萨,却处处找不到像弥勒那样的宽宏大度。

注释

湖山:湖光山色。
叠乱:错综复杂。
虚碧:虚幻的青碧色。
断岸:岸边。
蓼花:蓼草开的花,红色。
疏林:稀疏的树林。
秋露:秋天的露水。
良哉:美好啊。
观世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失:找不到。
弥勒:佛教中的笑佛,象征宽容和大度。

鉴赏

这首宋朝禅师释昙密的偈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特色的湖光秋色图。"湖山叠乱青",展现出湖畔山峦层叠,青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湖水漾虚碧",则描绘湖面如镜,波光粼粼,仿佛映照出天空的碧蓝,虚实相生,空灵而深远。

"断岸蓼花红",诗人捕捉到秋天的细节,蓼花在岸边绽放,虽为断续,但那鲜艳的红色却成为画面中的亮点,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疏林秋露滴",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稀疏的树林间,露珠悄然滑落,清脆的声音与静谧的画面形成对比,更显宁静之美。

最后两句"良哉观世音,处处失弥勒",禅意盎然。观世音象征慈悲与救赎,弥勒则常被视为幽默、宽容的化身。此处暗示即使在寻常的湖光山色中,也能感受到观世音的慈悲和生活的智慧,而弥勒的诙谐则似乎在不经意间被人们所忽视。整首诗寓禅于景,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5)

释昙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首(其九)

咄这花木瓜,苦涩无以加。

蓦然嚼得碎,清风生齿牙。种性恶,不堪誇。

杨岐老驴三只脚,蹋人无数满天涯。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十首(其七)

岂弟张夫子,遗我径寸璧。

中有数个字,字字无人识。

形式: 偈颂

偈颂十首(其六)

一身浪宕无拘捡,闹市门头恣意游。

汉地不收秦不管,不风流处也风流。

健则坐,困则休,信任从教雪满头。

寄语宣和政和元和佛陀,张僧伽李达磨,老聃孔丘,照顾沩山水牯牛。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十首(其五)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半夜虚空揣出骨。

十分描摸画难成,试问诸人是何物。

阿呵呵,咄咄咄。

拶倒门前大案山,抟风放出辽天鹘。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