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定叟

蜀士冠朝士,最谈苏与张。

少公今是似,相国未应亡。

黄阁如寒素,青春已老苍。

新功知更进,馀事出文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蜀地的士人中,最受推崇的是苏轼和张载。
如今的年轻人,像司马相如一样才华横溢,前辈们的风范不会消亡。
宰相府邸空荡冷清,如同寒素之士,年轻的岁月已经显得苍老。
他们新的功绩不断涌现,业余时间则创作出更多的文章。

注释

蜀士:蜀地的士人。
冠:位居首位,最受推崇。
朝士:朝廷官员。
苏与张:指苏轼和张载。
少公:年轻有才华的人,这里指司马相如。
相国:宰相。
黄阁:古代宰相办公的地方。
寒素:清贫,形容宰相府邸的简朴。
青春:年轻的岁月。
苍:苍老。
新功:新的功绩。
馀事:业余时间,闲暇之事。
文章:文学作品,这里指创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题为《见张定叟》。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苏轼(苏东坡)和张耒(张先)的推崇,以及对于朝廷变迁和个人青春易逝的感慨。

“蜀士冠朝士,最谈苏与张。”蜀指四川一带,而今蜀地之士人,皆以朝廷官员自居,他们最为推崇的则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和张耒。这两位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深受士人爱戴。

“少公今是似,相国未应亡。”这里的“少公”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名臣,而“今是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政治局势和古代贤臣相比较,感到不满。尽管如此,但国家并没有立即灭亡,这种情感转换显示了诗人的深沉忧虑。

“黄阁如寒素,青春已老苍。”“黄阁”可能指的是皇宫或朝廷的象征,而“如寒素”则形容其清冷肃穆。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于政治环境的孤独与凄凉之感。而“青春已老苍”则是对个人生命易逝的一种无奈感慨,青春不再,而年华却日渐老去。

“新功知更进,馀事出文章。”诗人鼓励自己要不断追求新的成就(新功),并且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和见解,这里所说的“馀事”包含了对朝政的关注、个人生活的体验以及心中的种种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苏轼与张耒的崇敬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悟。通过这短暂的四句,杨万里巧妙地将个人的微小情绪与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展现了诗歌的丰富内涵。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

澹翁家近醉翁家,二老风流莫等差。

黄帽朱耶饱烟雨,白头紫禁判莺花。

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三岁别公千里见,端能解榻瀹春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官博好山。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州家新画瑞雾图,渠莫错认何关渠。

青原两公复双起,山川出云不在此。

自怜无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无人。

老穷只是诗自误,春色撩人又成句。

形式: 古风

风花

海棠桃李雨中空,更著清明两日风。

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

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

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

形式: 七言律诗

风雨

残风剩雨故欺人,垂箔关窗护病身。

自拾荷花揩面汗,新将笋箨制头巾。

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懒拂尘。

帽子一峰青可掇,隔墙不敢略开门。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