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农舍清明时节里,家家户户生火晚。
白衣安睡在古老小巷,红绳高挂在树枝间。
细纱带难以打成结,沉重铜钗欲垂下。
崭新的衣服都已踏破,仿佛又回到了去年这个时候。

注释

田舍:农家住所。
清明日:清明节那天,也是春耕开始的时候。
家家:每家每户。
出火迟:生火做饭的时间晚,暗示农忙或节庆气氛。
白衫:白色的衣裳,这里可能指代穿着朴素的人们。
眠古巷:在古老的巷子里休息或生活,描绘宁静的乡村景象。
红索:红色的绳子,常用于节日装饰。
搭高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增添节日氛围。
纱带:轻薄透明的丝带,古代女性常用的装饰品。
生难结:难以打成结,比喻情感或事物难以理清。
铜钗:古代妇女用来固定头发的铜质发饰。
重欲垂:因为重量想要下垂,形容发饰的沉重和美丽。
斩新衣:全新的衣服,指过节时特意准备的衣物。
踏尽:穿破,磨损。
还似去年时:和去年的情况相似,表达时光轮回、生活依旧的感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农村生活的图画。"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表达了在一个晴朗的春日里,每个家庭都在进行传统的寒食习俗,即制作不用火煮的食品,这里的“火迟”指的是用剩余的热力慢慢地烹饪食物,体现出古人生活节奏的从容和安逸。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描绘了衣物晾晒的情景。古巷中飘动着洁白的衣物,而红色的系缚则被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这些细节展示出乡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随后的"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却透露出一丝哀愁。纱带难以打结,可能暗示着情感上的不易连结;铜钗即发簪,它的沉重和即将坠落,象征着某种无法承载的心情或是生活中的困顿。

最后两句"斩新衣踏尽,仍似去年时"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人们换上了新的衣物,但旧的记忆和习惯却难以磨灭,仿佛一切依旧如同去年。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中事物更迭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与生活变迁的一种感慨。

这首诗通过平淡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生活细节以及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寒食日看花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跳踯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身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答寄芙蓉冠子

一学芙蓉叶,初开映水幽。

虽经小儿手,不称老夫头。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明年有闺阁,此样必难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谢田赞善见寄

五侯三任未相称,头白如丝作县丞。

错判符曹群吏笑,乱书岩石一山憎。

自知酒病衰肠怯,遥怕春残百鸟凌。

年少力生犹不敌,况加憔悴闷腾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谢李续主簿

馆舍幸相近,因风及病身。

一官虽隔水,四韵是同人。

衰卧朦胧晓,贫居冷落春。

少年无不好,莫恨满头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