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农村生活的图画。"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表达了在一个晴朗的春日里,每个家庭都在进行传统的寒食习俗,即制作不用火煮的食品,这里的“火迟”指的是用剩余的热力慢慢地烹饪食物,体现出古人生活节奏的从容和安逸。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描绘了衣物晾晒的情景。古巷中飘动着洁白的衣物,而红色的系缚则被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这些细节展示出乡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随后的"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却透露出一丝哀愁。纱带难以打结,可能暗示着情感上的不易连结;铜钗即发簪,它的沉重和即将坠落,象征着某种无法承载的心情或是生活中的困顿。
最后两句"斩新衣踏尽,仍似去年时"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人们换上了新的衣物,但旧的记忆和习惯却难以磨灭,仿佛一切依旧如同去年。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中事物更迭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与生活变迁的一种感慨。
这首诗通过平淡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生活细节以及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跳踯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身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一学芙蓉叶,初开映水幽。
虽经小儿手,不称老夫头。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明年有闺阁,此样必难求。
五侯三任未相称,头白如丝作县丞。
错判符曹群吏笑,乱书岩石一山憎。
自知酒病衰肠怯,遥怕春残百鸟凌。
年少力生犹不敌,况加憔悴闷腾腾。
馆舍幸相近,因风及病身。
一官虽隔水,四韵是同人。
衰卧朦胧晓,贫居冷落春。
少年无不好,莫恨满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