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迷人屡问,路险骑常停。
折柳新能绿,看山近失青。
峰高天兀兀,泉细日泠泠。
何处无春色,吾今爱地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陵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热爱。首句“路迷人屡问,路险骑常停”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路的崎岖与险峻,行人和骑者都因道路的艰险而频繁询问和停留。接下来,“折柳新能绿,看山近失青”两句,通过“新绿”与“失青”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暗示了视角的变化,从远眺到接近时景色的微妙变化。
“峰高天兀兀,泉细日泠泠”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高耸与泉水的清澈,天空在高耸的山峰映衬下显得更加辽阔,而细流的泉水在阳光下潺潺流动,发出泠泠之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最后,“何处无春色,吾今爱地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与热爱,认为无论何处都能找到春天的色彩,而他现在最为喜爱的就是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陵道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的喜爱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不详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马迟榆柳径,人指鹭鹓班。
群帝留弓剑,千官肃佩环。
风云回紫塞,日月满青山。
王气中天在,朝朝护汉关。
频来春骑远,最苦夜杯传。
深语江河在,雄心日月前。
千秋难自定,万事竟谁先。
岂作巴渝客,常骄白雪篇。
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
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
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
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
旧侣淹漳水,新诗寄汉关。
凤麟千古色,鹓鹭众人班。
易侧乾坤目,宁开案牍颜。
蹇帷犹有赋,落日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