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得于鳞书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击筑”、“和歌”、“明月”、“梅花”、“碣石”,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情感的氛围。
首句“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通过“重来”与“击筑饮”的动作,以及对“和歌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击筑”和“和歌”都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的活动,象征着友情和艺术的交流。
接着,“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两句,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入其中。明月照耀下的漳河之夕,与梅花盛开的碣石之春,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流转和情感的变迁。
“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千里之遥的愁绪难以化解,但一封尺书却能传递真挚的情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书信在沟通情感方面的独特价值。
最后,“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面对世事的疑惑和不确定,诗人鼓励人们珍惜当下,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