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与陈真卿饮

五日逢南国,三年别旧都。

招魂传楚客,抚节见灵巫。

蒿艾因时采,蛟龙为俗驱。

清樽与鹅炙,忻此故人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五天后重逢在南方之地,三年离别了旧日的京都。
招魂的仪式由楚地的游子主持,击节舞蹈的是通灵的巫师。
按时节采集艾蒿,人们驱赶蛟龙以求平安。
清酒配烤鹅,欣喜的是能与老朋友共聚一堂。

注释

五日:过了五天。
逢:相遇。
南国:南方地区。
三年:三年时间。
别:离开。
旧都:原来的首都。
招魂:召唤亡者的灵魂。
楚客:来自楚地的客人。
抚节:敲击节拍。
灵巫:有法力的巫师。
蒿艾:艾草。
因时:按照时节。
蛟龙:神话中的水怪。
驱:驱赶。
清樽:清冽的酒杯。
鹅炙:烤鹅。
忻:欢喜。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五日与陈真卿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陈真卿在远离故乡的南方相聚的喜悦之情。首句“五日逢南国”,点明了相聚的特殊时刻,即端午节,此时人们通常会怀念家乡习俗。次句“三年别旧都”,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久,对旧都的思念之情。

“招魂传楚客,抚节见灵巫”两句,通过楚地的招魂风俗和巫师的表演,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寓含了对故土文化的怀念。接下来,“蒿艾因时采,蛟龙为俗驱”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活动,如采集艾草和驱赶蛟龙,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气氛。

最后两句“清樽与鹅炙,忻此故人俱”,描绘了诗人与陈真卿共享美酒烤鹅的欢乐场景,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风俗和聚会,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友情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五日登北山望竞渡

南方传竞渡,多在屈平祠。

箫鼓满流水,风烟生画旗。

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

尽日来江畔,谁知轻薄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五知堂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桥庄北晋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乐,今日五知名独光。

举事是非都不问,接花时节暂能忙。

清尊雅曲易为厌,自有图书列在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以近诗贽尚书晏相公忽有酬赠之什称之甚过不敢辄有所叙谨依韵缀前日坐末教诲之言以和

尝记论诗语,辞卑名亦沦。

宁从陶令野,不取孟郊新。

琢砾难希宝,嘘枯强费春。

今将风什付,可与二南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