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岩

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

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

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

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

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

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

岂独净一念,将期朝百灵。

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东岩》,描绘了作者漫步东岩之路的所见所感。首句“散策东岩路”即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方式,闲适地漫步在东岩的小路上。接下来的“梦中曾记经”暗示了此地对诗人来说并非初次涉足,充满了回忆。

“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尚未消融的雪地上,使得山谷间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画面生动而宁静。接着,“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通过鸦鸣声衬托出山间的寂静,以及诗人内心的深远思绪。

“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表达了诗人游览时的兴致勃勃,想要深入探索,同时又享受着这份与自然的契合。傍晚时分,“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远处的村庄在雨后显得格外洁白,近处的峰峦在暮色中显现出青翠的轮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进一步赞美了东岩的景色如仙境般迷人,仿佛走在一幅精美的画中。诗人在此不仅净化了心灵,还期待着能在此地与神灵交流。“岂独净一念,将期朝百灵”表达了诗人更深层次的追求,希望通过这次游历净化内心,以期朝拜众多的神灵。

最后两句“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与开头形成对比,表明此次游东岩的经历不同于以往的南涧之游,诗人的情感更为丰富,既有欣喜也有深沉的感慨,这些情感都蕴含在诗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玉仙观以春风吹倒人为韵得吹字

清游天不借,破帽沙疾吹。

下马榱桷鸣,未恨十里陂。

风馀檐铎语,坐定炉烟迟。

新春碧瓦丽,古意乔木奇。

黄冠见客喜,此士定不羁。

但愧城中尘,浼子青松枝。

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

输赢共一笑,马影催归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三)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二)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垄,翠浪四山绕。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径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形式: 古风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一)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