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中道元夕二首(其二)

春风来解吹残雪,灯烛迎阳万户燃。

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赭袍已向端门御,仙曲初闻法部传。

车马不閒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春风吹来融化残雪,家家户户点灯迎接朝阳。
人们欣赏着明亮的星星仿佛在地上,抬头便是满月当空。
皇帝身披红袍已在端门驾临,仙乐首次从法部传来。
车马繁忙直至天明,宽阔的大道上不时有人捡拾珠宝首饰。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灯烛:点燃的蜡烛。
阳:太阳。
竟:竟然。
繁星:众多星星。
平地:地面。
不妨:不妨碍。
明月:明亮的月亮。
赭袍:红色的官袍(指皇帝)。
端门:皇宫正门。
仙曲:神仙般的音乐。
法部: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
车马:车辆和马匹。
通曙色:直到天亮。
康庄:宽敞的大路。
拾珠钿:捡拾珠宝或装饰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宋中道元夕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春风轻拂,残雪消融,家家户户点燃灯火迎接阳光,明亮如昼。诗人笔下,繁星映照地面,与明亮的月亮共同照亮夜空,形成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皇帝身着赭袍,在端门举行庆典,优美的仙乐从法部传来,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整个夜晚,车马繁忙,直至天明,道路上不时可见人们欢庆时遗落的珠翠饰品,展现出元宵节热闹繁华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祥和,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古代中国节日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宋次道奠石昌言舍人

金羁白马晓朝天,嘒管行车暮已传。

上帝楼成何遽召,青霄路绝不应还。

飘阶陨叶声凄若,隔幕孤灯夜寂然。

来奠一觞空湛湛,却思平昔泪涟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陆家兄弟苦西东,黄耳传书近已通。

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

河冰夜合知霜劲,寒雾朝开见日红。

腊尽春来又相远,江南江北望归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一)熙熙阁

初日照城楼,流晖及菌阁。

上收花雾红,下见春烟薄。

信美是殊邦,而淹佐时略。

自惭江外人,敢慕淮南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药]韵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

有客乘新霁,云林共扣扃。

轻舟过下渡,远水涨前汀。

原隰含幽蔼,岑岚入杳冥。

谁知得深趣,履齿石苔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