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江州张郎中

要地无闲日,仍容冒谒频。

借山年涉闰,寝郡月逾旬。

驿径曾冲雪,方泉省涤尘。

随行溪路细,接话草堂新。

减药痊馀癖,飞书苦问贫。

噪蝉离宿壳,吟客寄秋身。

鍊句贻箱箧,悬图见蜀岷。

使君匡岳近,终作社中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这里没有一天不忙碌,还常常允许频繁来访。
借助山势,每年闰月增添岁月,我在郡守任上已超过十周。
曾经在雪中走过驿站小径,清泉洗涤过旅途上的尘埃。
沿着溪流的小路跟随,与你交谈在新建的草堂。
减少药物后,我的旧习气也有所缓解,频繁写信询问你的贫困情况。
蝉鸣声中,它离开了旧壳,我这个游子寄托于秋天的诗篇。
精心锤炼的诗句装满箱子,挂着地图可见蜀地和岷山。
这里的太守离衡山很近,最终会成为我们社团的一员。

注释

要地:繁忙之地。
闲日:空闲的日子。
冒谒:冒昧拜见。
频:频繁。
年涉闰:闰月增加一年。
寝郡:在郡守任上。
驿径:驿站小径。
冲雪:踏雪前行。
方泉:清泉。
涤尘:洗涤尘埃。
痊馀癖:旧习气缓解。
苦问贫:苦苦询问贫困。
噪蝉:鸣叫的蝉。
吟客:诗人。
鍊句:锤炼诗句。
箱箧:箱子。
蜀岷:蜀地和岷山。
匡岳:衡山。
社中人:社团成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开篇“要地无闲日,仍容冒谒频”表明诗人行程匆匆,处处都显得匆忙且不得闲暇。接下来,“借山年涉闰,寝郡月逾旬”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其中“借山”、“寝郡”指代不同地名,表达了行程的艰辛和漫长。

“驿径曾冲雪,方泉省涤尘”描绘了一路上的风雪与清洁泉水,这些自然景象在诗人眼中显得尤为珍贵。接着,“随行溪路细,接话草堂新”则是对沿途美丽山川的赞美,以及对家乡或友人的思念。

“减药痊馀癖,飞书苦问贫”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减食,同时也反映出其经济拮据,只能通过书信询问亲朋好友的情况。接下来的“噪蝉离宿壳,吟客寄秋身”则是对自然界中昆虫鸣叫声的描写,以及诗人随着季节变化而漂泊无定的生活。

“鍊句贻箱箧,悬图见蜀岷”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远方山水的向往。最后,“使君匡岳近,终作社中人”则表明诗人虽然身处远方,但心系故土,最终仍希望成为归属某个社会群体中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归宿的渴望。

收录诗词(92)

周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宁海李明府

山县风光异,公门水石清。

一官居外府,几载别东京。

故疾梅天发,新诗雪夜成。

家贫思减选,时静忆归耕。

把疏寻书义,澄心得狱情。

梦灵邀客解,剑古拣人呈。

守月通宵坐,寻花迥路行。

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湘汉旅怀翁杰

一宿空江听急流,仍同贾客坐归舟。

远书来隔巴陵雨,衰鬓去经彭蠡秋。

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谷隐高丘。

吾宗尚作无憀者,中夜闲吟生旅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湘妃庙

代变时迁事迹存,见来谁不暗消魂。

上程此日湘江过,依旧修篁有旧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

混俗性灵常乐道,出尘风格早休粮。

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百尺松梢几飞步,鹤栖板上礼虚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