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解》由金代诗人刘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
首句“投绂归来岁月过”,诗人以“投绂”这一古代官员卸任的象征,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辞官归隐的生活状态,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岁月过”三个字,既是对时间无声流逝的感慨,也暗含着对过往官场生涯的告别。
“清閒殊胜吏分窠”一句,诗人将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与官场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清闲生活的美好与价值。这里的“吏分窠”借用了“分窠”一词,原意指鸟儿分巢而居,此处比喻官场中各司其职、忙忙碌碌的状态,与后文的“清閒”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人思狡兔藏三窟,我愿白鸥同一波”两句,运用了“狡兔三窟”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寻求自我保护的策略,而诗人则以“白鸥”自比,表达了自己愿意像白鸥一样,在广阔的水面上自由翱翔,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棋局何妨烂樵斧,印章终欲博渔蓑”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将棋局与樵斧、印章与渔蓑进行对比,前者代表了文人的雅趣与智慧,后者则是渔夫的简朴与自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追求一种超越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人间万事俱尘土,醉倒尊前奈我何”总结全诗,诗人以“人间万事俱尘土”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认为一切功名利禄、世事变迁都如同尘土一般短暂无常。而“醉倒尊前奈我何”则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即使在酒宴前沉醉,也无法改变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体现了金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