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望倚帝山

楚服多奇山,灵表先倚帝。

孤秀白云里,青冥何崇丽。

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

远峰列在目,杳与神襟契。

倏忽遗世间,宛如再登诣。

伊予抱斯志,代处人烟闭。

何事牵俗网,悠然负芝桂。

朅来从隐沦,式保羡门计。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楚地服装多奇特,神灵显赫靠天帝。
孤峰秀立云层间,青天深远何等美。
秋空已然放晴朗,夕阳更添清澈丽。
远处山峰入眼帘,幽深与心神相契。
忽然间忘却尘世,仿佛再次登山旅。
我怀抱这般志趣,身处人迹罕至地。
为何被世俗所困,悠然背离了仙芝。
如今来追随隐士,希望保持羡门计。

注释

楚服:楚地的服饰,此处代指楚地风情。
灵表:神灵的外表,引申为神灵的显赫。
倚帝:依靠天帝,意指得到天帝的庇佑。
孤秀:孤独而秀丽,形容山峰的独特。
青冥:青色的天空,指高远的天空。
秋天:秋季的天空。
晚日:傍晚的太阳。
澄霁:雨止天晴,这里形容空气清新,视野清晰。
远峰:远处的山峰。
杳:遥远,看不见尽头。
神襟:心灵,心胸。
倏忽:忽然,一瞬间。
遗世间:遗忘尘世,脱离现实。
宛如:好像。
再登诣:再次登上(高山),比喻达到某种境界。
伊予:我,作者自称。
斯志:这般的志向或情趣。
代处:常常处于。
人烟闭:人烟稀少的地方。
何事:为什么。
牵俗网:被世俗的束缚所牵累。
悠然:悠闲的样子。
负芝桂:背离了珍贵的仙草,比喻远离了高洁的理想或生活。
朅来:现在,如今。
从隐沦:跟随隐士,过隐居生活。
式保:希望保持。
羡门计:羡门子的养生之术,比喻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览的画面,充满了静谧和超脱的情怀。开篇“楚服多奇山,灵表先倚帝”两句,勾勒出一座神秘而高耸的山峰,其形态与众不同,似乎与天地之间有着某种神圣的联系。

接着,“孤秀白云里,青冥何崇丽”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孤立与秀美,它仿佛是从白云中独立出来的,而那青冥(即天空)之所以显得格外壮观,或许正是因为这座山峰的映衬。

“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则转向描写秋日的景色,天气清朗,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使得整个自然界都显得格外明净。

“远峰列在目,杳与神襟契”诗人通过远眺山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的沟通,那些远处的山峰仿佛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某种默契。

“倏忽遗世间,宛如再登诣”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愿望,诗人希望能够像神仙一样,离开凡尘的羁绊,再次攀登至那精神的避难所。

“我抱斯志,代处人烟闭”则明确了诗人的决心,他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世俗纷扰之外寻找一片清净之地。

“何事牵俗网,悠然负芝桂”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尘世羁绊的不屑,一颗超脱的心灵,只愿携带着高洁的品格(芝桂象征高洁)远离那些纷杂复杂的人世关系。

最后,“朅来从隐沦,式保羡门计”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展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隐逸生活的路径,并以此作为保护自己心灵的方法。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人通过对秋日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

泛舟太湖上,回瞰兹山隈。

万顷沧波中,千峰郁崔嵬。

凉烟发炉峤,秋日明帝台。

绝巅凌大漠,悬流泻昭回。

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门开。

飞鸟屡隐见,白云时往来。

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

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谁言旷遐祀,庶可相追陪。

从此永栖托,拂衣谢浮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览古十四首(其一)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三代业遽陨,七雄遂交驰。

庶物坠涂炭,区中若棼丝。

秦皇燎儒术,方册靡孑遗。

大汉历五叶,斯文复崇推。

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

弛张固天意,设教安能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览古十四首(其二)

兴亡道之运,否泰理所全。

奈何淳古风,既往不复旋。

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

王业与霸功,浮伪日以宣。

忠诚及狙诈,殽混安可甄。

馀智入九霄,守愚沦重泉。

永怀巢居时,感涕徒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览古十四首(其三)

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

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

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

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