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十四首(其一)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三代业遽陨,七雄遂交驰。

庶物坠涂炭,区中若棼丝。

秦皇燎儒术,方册靡孑遗。

大汉历五叶,斯文复崇推。

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

弛张固天意,设教安能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圣人重视救济世人,明了正道以拯救时局。
孔子席子还没坐热就又出发,墨子的烟囱从未因居家而熏黑。
他们发言振作衰败的纲纪,旨在建立稳固的秩序。
君臣放纵于淫乱迷惑之中,社会风气日渐衰败。
夏商周三代基业迅速陨落,战国七雄相互争斗不息。
万物陷入苦难,世间纷乱如乱麻。
秦始皇焚书坑儒,书籍文献几乎被毁尽。
大汉历经五代,儒家学说再次受到尊崇。
验证经典教义,与世道共经兴衰。
政策的松紧本是天意,设立教育怎能一手掌控。

注释

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周济:救济帮助。
明道:明白正道。
救时:挽救时局。
孔席不暇暖:形容孔子急于推行他的学说,席子还没有坐暖就离开去下一个地方。
墨突何尝缁:形容墨子四处奔走,烟囱未曾熏黑,表示他很少在家。
兴言:发言、发表言论。
颓纲:衰败的纲纪、秩序。
维:维护、保持。
君臣:君主和臣子,泛指统治阶层。
淫惑:放纵、沉迷于不良诱惑。
凋衰:衰败、衰退。
三代:夏、商、周三朝。
业遽陨:基业迅速衰落。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国家。
交驰:相互争斗不休。
庶物:万物、众多生灵。
坠涂炭:陷入苦难。
区中:世间。
棼丝:纷乱如乱麻。
秦皇:秦始皇。
燎儒术:焚烧儒学典籍,迫害儒生。
方册:书籍。
靡孑遗:几乎没有遗留。
大汉:汉朝。
历五叶:历经五代。
斯文:这里指儒家文化。
复崇推:再次受到推崇。
乃验:验证。
经籍道:经典教义的道路。
屯夷:兴盛与衰败。
弛张:政策的放松与收紧。
固天意:本是天意。
设教:设立教育制度。
安能持:怎能完全控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览古十四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历史哲理诗,它通过对古代圣明君主与儒家文化衰落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中的文化传承和国家治理的关切。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开篇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圣贤之人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与拯救。这里的“周济”指的是广泛的恩惠与救助,而“明道”则是指通过传播正义之道来引导世人。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教诲的怀念。孔子(孔席)的学说如同尚未温暖即被忽视,而“墨突”则是指儒家经典的字里行间,原本应是人们学习的宝贵财富,但现在却似乎无人问津。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接下来的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决心,要通过发声讲述来恢复那些已经断裂的道德纲纪,希望能够找到某种支撑或依托。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当时社会风气颓废、统治阶级腐化堕落的景象。诗人批评了统治者和臣子的荒唐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风俗每况愈下。

“三代业遽陨,七雄遂交驰。”这里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变革,从“三代”(夏、商、周)到“七雄”(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诗人通过这种跨越时间的对比,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庶物坠涂炭,区中若棼丝。”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普世万物处于困境之中,好似被火烧毁,连最细小的部分也不复存在,如同纷乱交织的丝线难以辨识。

“秦皇燎儒术,方册靡孑遗。”诗人指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断层。尽管有所残留,但这些经典已是破碎不全。

“大汉历五叶,斯文复崇推。”接着,诗人提到了西汉时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这里“历五叶”可能指的是汉朝历经五代帝王的时间跨度,而“斯文”则是指当时文学和儒学的繁荣。

“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典籍与道德的重视,以及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共同前行。

最后,“弛张固天意,设教安能持。”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寄托,他希望通过放宽或扩展某种天赋之道来确立教育的基础,使得这些文化遗产能够被后世所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于儒家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览古十四首(其二)

兴亡道之运,否泰理所全。

奈何淳古风,既往不复旋。

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

王业与霸功,浮伪日以宣。

忠诚及狙诈,殽混安可甄。

馀智入九霄,守愚沦重泉。

永怀巢居时,感涕徒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览古十四首(其三)

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

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

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

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览古十四首(其四)

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

所残必忠良,所宝皆凶嚚。

昵谀方自圣,不悟祸灭身。

箕子作周辅,孙通为汉臣。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览古十四首(其五)

吾观采苓什,复感青蝇诗。

谗佞乱忠孝,古今同所悲。

奸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汉储殒江充,晋嗣灭骊姬。

天性犹可间,君臣固其宜。

子胥烹吴鼎,文种断越铍。

屈原沈湘流,厥戚咸自贻。

何不若范蠡,扁舟无还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