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的《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诗中充满了对师道的尊崇与对修行的深刻理解。
首句“我省老师未尝病,汝行亲省病老师”,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关怀,同时也鼓励弟子愿上人亲自探望生病的老师,体现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接着,“汝我同门无异路,彼彼步步不相随”两句,强调了师徒之间的共同修行之路,无论前路如何,都应携手同行,不离不弃。
“肯谓长行无伴侣,正宜念念念在兹”则表达了即使在长途跋涉中,也应时刻铭记师道,不忘修行的初心。
“我惭塞责成拘局,心虽默堂身远离”诗人自谦,表示自己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有所局限,但内心始终与老师相连,即使身体不在一起,心却始终与老师同在。
“尔能急义重去就,身心俱往更由谁”鼓励弟子愿上人在面对选择时,要坚守道义,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应该一同前往,没有其他选择。
“千里龙山不日到,归心犹恐锡飞迟”表达了对弟子愿上人归途的关切,即使距离遥远,但心中对老师的思念与敬仰之情却如箭在弦,随时准备着。
最后,“无病病师力奉侍,不亲亲者真其资”强调了在老师需要帮助时,弟子应该尽力照顾,而那些不亲自照顾老师的人,才是真正缺乏修行之人。
“双溪幕阜不相远,一往一来皆妙期”则以自然景观比喻,表示师徒之间的关系如同山水相连,无论距离多远,每一次的往来都是修行的良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佛教徒对于师道的尊重与对于修行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中的陪伴与关怀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