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刘渊甫可斋

君子无莫也无适,圣人毋固也毋必。

行藏视彼时所宜,去就惟吾义之适。

吾道难莫难于权,其惟孔子为能然。

胸中还未有孔子,宁堕于偏勿求全。

愿为孔子可斋志,四可犹须省三未。

孟子何当周文王,鲁男善学柳下惠。

形式: 古风

翻译

君子不拘泥于固定立场,圣人不执着于绝对规则。
行动或隐退取决于当时的适宜,选择进退只遵循我的道义原则。
我之道难以权衡,但孔子能做到这一点。
在我心中,尚未达到孔子的境界,宁愿有所偏差也不求完美。
我愿以孔子为榜样,即使做到四可,仍需反省是否还有三未完善。
期待孟子能成为周文王那样的人物,鲁国的男子应像柳下惠那样善于学习。

注释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莫:拘泥。
适:适应,固定立场。
圣人:道德高尚的人。
毋固:不执着。
必:绝对。
行藏:行为和隐藏,指行动与隐退。
彼时所宜:当时适宜的情况。
去就:离开或留下。
义之适:道义的原则。
权:权衡,灵活处理。
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宁:宁愿。
偏:偏差,不完美。
斋志:斋心,以孔子为榜样。
四可:四个方面的成就。
三未:三个有待改进的地方。
孟子:儒家另一位重要人物。
周文王:西周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
鲁男:鲁国的男子。
柳下惠:春秋时期以廉洁出名的贤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寄题刘渊甫可斋》。诗中,作者以君子和圣人的品格为引,强调灵活变通的重要性。他认为,君子的行为应根据时势调整,选择离开或留下都应遵循自己的道义原则,而权衡则是最难的智慧,只有孔子能做到。诗人表示自己虽未达到孔子的境界,但宁愿保持平衡,不求完美,希望效仿孔子的志向。他还提到孟子应当如同周文王一般伟大,同时鼓励人们学习柳下惠的谦逊。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对道德典范的追求。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张子登遂勤斋

一字于吾补不曾,诗书况味冷如冰。

谁家以此为长策,不把其它易短檠。

钟鼎轩裳眼应白,馀犹要得圣贤力。

意诚身正一家齐,门中自有华胥国。

形式: 古风

寄题阁皂陈元礼苍玉轩

道山飞落江之濒,山中草木海上春。

鸿濛盘成碧树势,沆瀣蒸出琼芝津。

辟尘有许犹未惬,更著千百青嶙峋。

两三也足况千百,后土不自珍其珍。

从坤受质外负直,与乾同体中含纯。

表里洒然相肖似,亭亭物外佳主人。

鸣佩琅琅夜步斗,握圭挺挺晨朝真。

音韵危梢压霰砉,威仪峻节排风竣。

卷班归洞门不钥,世间望之自逡巡。

辽城翛翛鹤有道,葛陂矫矫龙何神。

主人与客俱变化,同为玉皇案头臣。

犹馀栖凤未仙去,不有冥鸿孰情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家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乃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馀。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学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形式: 古风

寄题夏椿年赏桂楼

广寒韵度中央质,故侍仙娥新见黜。

高天委气得金行,平地拔身成玉立。

月下风前为谁香,诸郎一咏翁一觞。

功成寄语邵氏子,有西楼后无东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