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家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乃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馀。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学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形式: 古风

翻译

中兴的天子表彰义门,荣耀依旧照耀兄弟们。
家族中满是秉持道义的子孙,下相郎君开设了义塾。
美好的意愿不仅惠及姻亲,也弘扬了乡里的淳朴道义。
老父亲高兴儿子读书,更欣慰他人与儿共进修业。
儿子如今继承了父亲的初衷,人人都有忠孝的书香传承。
初唐的功臣中有多少卿相,他们求学难道没有在红帐讲学的经历?
他们的姓名大多显赫,如同河汾之地的卢溪一样有名望。

注释

旌:表彰。
义门:有美德的家庭。
衮衮:众多、连续不断。
郎君:古代对士人的尊称。
义塾:慈善性质的学校。
淑:美好、善良。
绛帐:古时教授生员的讲堂,红色帷帐象征尊贵。
卢溪:指卢藏用,唐代名臣,以学问和德行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通过对中兴天子表彰义门的描述,赞扬了卢溪书院的创办者项圣予及其家族的美德。诗中提到,义门的荣耀不仅影响了兄弟子侄,还扩展到乡里的教育风气,显示出对家庭教育和地方文化的重视。作者称赞项圣予不仅自家孩子勤奋读书,也鼓励他人一同学习,这种精神传承自初唐元勋的优良传统。最后,诗人以几位出自卢溪书院且仕途显赫的人物为例,暗示这里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堪比河汾之地的卢溪书院。整首诗赞美了书院的教育成就和其在社会道德风尚中的积极作用。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夏椿年赏桂楼

广寒韵度中央质,故侍仙娥新见黜。

高天委气得金行,平地拔身成玉立。

月下风前为谁香,诸郎一咏翁一觞。

功成寄语邵氏子,有西楼后无东堂。

形式: 古风

寄题黄舜卿双溪阁

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形式: 古风

望岳

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

中天自立如皇极,支峤相归若附庸。

湖不多浮为所镇,斗犹小退避其冲。

太高要以卑为德,七十二君休更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梅雨示何柯

屋漏床俱湿,墙颓土半乾。

管虫淫兔颖,箱漆浥龙团。

著火薰仍焙,教儿覆更翻。

好收书册在,念我置时难。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