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一二○)

僧家乃野人,何苦事迎迓。

佛法变人情,真实成虚假。

不见老赵州,禅床犹懒下。

但愿大王知,谁管都衙骂。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以僧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世俗礼节的反感与对佛法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中“僧家乃野人”一句,直接点明了僧人的身份与生活态度,不同于世俗的拘束与繁文缛节。“何苦事迎迓”,则表达了对不必要的迎接与礼遇的厌烦,强调了僧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清净与自由,而非外在形式的尊重。

“佛法变人情,真实成虚假”两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他认为,佛法本应是引导人们回归真实、纯净心灵的教义,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各种形式的礼仪和虚伪所掩盖,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这种对比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

“不见老赵州,禅床犹懒下”引用了禅宗历史上的故事,老赵州是著名的禅师,禅床懒下象征着禅者对世间事务的淡泊与超脱。这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正佛法精神的追求,即超越表面形式,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但愿大王知,谁管都衙骂”表达了诗人希望高官显贵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某些权威人士行为的讽刺。他并不在意来自权力阶层的批评或责骂,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立场和追求是正确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视角,深刻探讨了佛法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抉择与坚持,展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一二一)

区区求富贵,求得一何用。

前遮并后拥,假合成戏弄。

正如梦南柯,妄认位貌重。

忽然睡眼醒,始笑乾培奉。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一二二)

劝汝谛观身,此身真可恶。

上下九个孔,臭秽常流注。

内外四条蛇,轻躁不停住。

智者善思惟,莫被皮囊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拟寒山寺(其一二三)

女色多瞒人,人惑总不见。

龙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

人呼为牡丹,佛说是花箭。

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一二四)

人生如下棋,机巧未尝已。

劫劫只图生,忙忙惟怕死。

路头既错了,心眼亦虚弃。

不荐这一着,对面若千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