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水乐亭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东阳水乐亭》。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几位以勇武闻名的人物,如白公、哥舒,来表达自己不愿意追随他们那种壮烈与激昂,而是更倾心于山中的清流之声。苏轼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这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著名的壮举来反衬自己的选择。白公在泾水东岸建堰(一种水利工程),哥舒则横行西海头,归时以羯鼓打凉州,这些都是古代英雄的事迹。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清泉声音的喜爱,虽然这种声音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正是这种纯粹和超脱世俗的美感吸引着诗人。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不喜欢那些无根据的乐声,不喜欢山中的僧侣已经厌倦了听闻海上的月光空留照耀。"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但这种壮观的场景如今已不再有。

最后几句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徴,节奏未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描述了诗人听到了传说中的水声,它可能隐藏在海山之间。而他自己则享受着这未完成的自然乐章,即使没有别的人能欣赏到这个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苏轼个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态度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看法。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其一)

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痴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独有汝南君,从我无朝暮。

肯将红尘脚,暂著白云屦。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形式: 古风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其二)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

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形式: 古风

临安三绝(其一)将军树

阿坚泽畔菰蒲节,玄德墙头羽葆桑。

不会世间闲草木,与人何事管兴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临安三绝(其二)锦溪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贤。

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