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其一)

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痴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独有汝南君,从我无朝暮。

肯将红尘脚,暂著白云屦。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少年时畅饮美酒如红裙,酒尽后却推辞不喝。
唤来马匹到径山脚下,试着让它洗去旅途的风尘。
痴傻的马儿珍惜马蹄上的障泥,面对流水也不愿过河。
唯有汝南君,无论早晚始终陪伴在我身边。
他愿意暂时放下世俗的束缚,穿上白云般的轻鞋。
感叹我与世人,有何不同,只是笑他人短视。
功名如同破碎的瓦罐,已经失去,无需再挂念。
更想依靠陶渊明那样的人,询问归隐之路。

注释

红裙:比喻美酒。
推不去:舍不得放弃。
径山:地名,可能指代隐居之地。
洗尘雾:清洗旅途中的疲惫和尘埃。
障泥:马蹄上的遮泥物。
汝南君:友人或尊称。
红尘脚:比喻世俗生活。
白云屦:象征超脱尘世的鞋子。
何异笑百步:嘲笑世俗之人目光短浅。
破甑:比喻破碎无用的事物。
征夫路:出仕或长途跋涉的道路,也指归隐之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饮酒与友人漫游之乐的古体诗。开篇“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享受,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奈的情怀,因为即使酒喝完了,也无法将这份愉悦长久保持。紧接着,“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则是诗人希望通过这种自然之旅来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的烦恼。

“痴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这两句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一匹迷恋泥泞而不愿意渡河的马,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某种不满和逃避。接着,“独有汝南君,从我无朝暮”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无论白天黑夜都如影随形。

“肯将红尘脚,暂著白云屦”这两句寓意深长,表明诗人愿意暂时脱离世俗的纷扰,将脚步留在云端,以寻求一丝超脱和自由。紧接着,“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则是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和不屑一顾。最后,“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则是诗人在向朋友询问关于前行道路的问题,同时也彰显出对陶渊明那样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苏轼不羁的个性和他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其二)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

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形式: 古风

临安三绝(其一)将军树

阿坚泽畔菰蒲节,玄德墙头羽葆桑。

不会世间闲草木,与人何事管兴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临安三绝(其二)锦溪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贤。

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临安三绝(其三)石镜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