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

仁坊标绝境,廉守蹑高踪。

天晓才分刹,风传欲尽钟。

城中归路远,湖上碧山重。

水照千花界,云开七叶峰。

寒芳艾绶满,空翠白纶浓。

逸韵知难继,佳游恨不逢。

仍闻抚禅石,为我久从容。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仁德的牌坊标志着超凡的景致,廉洁的太守追随高尚的前人足迹。
天刚亮,寺庙的界限方才清晰,风中似乎还回响着悠长的钟声,渐行渐远。
返回城中的路途遥远,湖面上碧绿的山峦层层叠叠。
水面映照着繁花似锦的佛界,云雾散开,露出七座如叶子般排列的山峰。
寒冷中芬芳的艾草挂满四周,空灵的山色中白色丝带般的云雾浓郁。
那超脱世俗的韵致难以继承,美好的游览机会遗憾未能相逢。
仍听说他轻抚禅石,为我长久地保持着那份从容。

注释

仁坊:标有仁德的牌坊,象征高尚品德的地标。
绝境:超凡脱俗的美景。
廉守:廉洁的官员,此指品德高尚的太守。
高踪:高尚的行为或前人的足迹。
天晓:天刚亮的时候。
刹:寺庙。
风传:风中传来的声音。
尽钟:钟声渐渐消失。
城中:城市之中。
归路:返回的路途。
湖上:湖面上。
碧山:青绿色的山。
水照:水面映照。
千花界:形容佛界如花海般绚烂多彩。
云开:云雾散开。
七叶峰:可能指形态如七片叶子排列的山峰,具体视上下文而定。
寒芳:寒冷季节中依然散发芳香。
艾绶:艾草和绶带,这里形容自然界的装饰。
空翠:空灵的绿色,形容山色之美。
白纶:白色的丝带,比喻云雾。
逸韵:超脱世俗的风度或韵致。
难继:难以继承或效仿。
佳游:美好的游览或经历。
恨不逢:遗憾没有遇到或参与。
抚禅石:轻抚用于禅修的石头,象征沉思或冥想。
为我:为了我。
久从容:长时间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游览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舍。开篇“仁坊标绝境,廉守蹑高踪”两句,设定了一个高远而幽深的空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立于高处俯瞰景色的情景。

紧接着,“天晓才分刹,风传欲尽钟”通过对时间和声音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季节即将更替的紧迫感。这里的“天晓”与“风传”都营造出一个清晨的宁静氛围,而“才分刹”和“欲尽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描绘,给人以岁月匆匆、光阴似箭的感慨。

“城中归路远,湖上碧山重”两句,则转向了空间上的描述,强调了诗人所处之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湖山景色之美。这里的“城中归路远”表现出一种离群索居的情怀,而“湖上碧山重”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

接下来的“水照千花界,云开七叶峰”更深入地描绘了湖光山色的交响,其中“水照千花界”表现出一种平静与和谐,而“云开七叶峰”则是对高远之境的向往。

“寒芳艾绶满,空翠白纶浓”两句,对自然景物进行了细腻的描摹,其中“寒芳艾绶满”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空翠白纶浓”则是对天空和云彩的一种赞美。

最后,“逸韵知难继,佳游恨不逢。仍闻抚禅石,为我久从容。”诗人表达了对于这次美好旅程的珍惜之情以及未能充分领略的遗憾。这里的“逸韵知难继”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难以重复的情感,而“佳游恨不逢”则是一种对未能尽兴的遗憾。“仍闻抚禅石,为我久从容。”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享受这份宁静与舒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

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同卢使君幼平郊外送阎侍御归台

留饯飞旌驻,离亭草色间。

柏台今上客,竹使旧朝班。

日落东西水,天寒远近山。

古江分楚望,残柳入隋关。

恋阙心常积,回轩日不闲。

芳辰倚门道,犹得及春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

素风千户敌,新语陆生能。

借宅心常远,移篱力更弘。

钓丝初种竹,衣带近裁藤。

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

柳阴容过客,花径许招僧。

不为墙东隐,人家到未曾。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庾公欢此别,路远意犹赊。

为出塘边柳,荣归府中花。

驰阳照古堞,遥思凝寒笳。

延步下前渚,溯觞流浅沙。

湖光引行色,轻舸傍残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