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
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蔿于。
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浮图。
传灯事毕归来好,一岁风波几日无。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和吉祥孜老二诗(其二)》。诗中,诗人以简朴的茅屋自居,表达了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心境。"置身不合在蓬壶"一句,蓬壶象征仙境,表明诗人并不向往尘世的荣华富贵,而是更愿意过着清贫的生活。
"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蔿于",这里的"三尺子童子"可能指的是一个小孩,"于蔿于"可能是歌曲或童谣,诗人惊讶于连小孩都能唱出如此悠扬的旋律,反映出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浮图",诗人描述了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场景,如听到鹭鸟叫声,看到远处的佛塔,这些都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佛法的领悟。
最后两句"传灯事毕归来好,一岁风波几日无","传灯"暗指佛教的传承,诗人期待修行结束后能回归平静生活,感叹一年中风浪起伏的日子少有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生活态度。
不详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
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客谈。
剩种木奴千百本,不忧土锉冷松龛。
此花不是施朱手,醉里何妨取次开。
地近恐遭繁杏污,月明先遣暗香来。
为君绕树须千匝,老我逢春复几回。
诗到扬州定清绝,向来安得比传杯。
新诗老去合名家,犹喜春风在鬓华。
恨彻斯文无雪处,竟将好语向谁誇。
自知人物随时尽,独倚栏干到日斜。
问讯故人今健否,东篱明日又黄花。
碧海鲸鱼快一逢,不为夜雨泣秋虫。
神交已极天人际,玉立仍馀国士风。
故垒山川成旧恨,今年桃李著新功。
却应袖取经纶手,留待君王复沛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