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枕诗(其二)

昔游净翠园,同赋菊枕诗。

维时灌阳公,初出为监司。

两迁遂持节,风雅照海湄。

从容军政暇,坛坫叠鼓旗。

客并富才俊,主更雄文词。

秋光剪入卷,裒集名诗畸。

苦心极镌刻,谓可千秋垂。

夷氛海上来,倚枕闻惊鼙。

是时菊正花,黄金甲纷披。

秋风一场战,应保危台危。

朱崖地遽弃,百计不得施。

馀生脱虎口,寤寐空相思。

昔为称意花,今作断肠枝。

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

蠹篇纵倖存,零落生蛛丝。

安知秋斋中,清芬犹昔时。

寒宵有远梦,相觅应天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丘逢甲的《菊枕诗(其二)》,清朝末年的作品。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净翠园与友人一同赋诗的情景,那时灌阳公初任监司,才华横溢,风雅出众。他们在闲暇时光,聚集文人墨客,吟咏佳句,创作了大量诗篇,期望这些作品能流传千秋。然而,当外敌入侵,战事频发,美好的菊花寓意的和平景象转瞬即逝,诗人的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提到的"黄金甲纷披",象征着菊花盛开,却也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之后,诗人感叹朱崖之地被弃,自己虽侥幸逃生,但对故园的思念和诗稿的损毁让他深感痛心。他以"昔为称意花,今作断肠枝"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战火中书籍遭受破坏的哀叹。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故土的深深思念,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他的梦境也飘向天涯,寻找那份曾经的清芬。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补裘

一领蒙茸敝莫论,皮毛缀缉幸犹存。

寒闺灯火忙纤手,客路风霜护绽痕。

事到弥缝原费力,士当穷困易为温。

时艰衮职应多阙,冷落江湖愧负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天涯

天涯雁断少书还,梦入虚无缥渺间。

兵火馀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涕说台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雁歌

西风吹雁秋南翔,天高野阔稀稻粱。

一雁下从野凫去,群雁思之不能置。

天涯目断寒云飞,误入罗网何时归?

形式: 古风

景忠祠吊故明孝廉林丹九先生一桂二首(其一)

崖壁斑斑碧血痕,先生当日此成仁。

三闽四广支离局,一息千秋草莽臣。

乱世科名娱老母,荒山须发表完人。

扁舟欲访悲歌处,冷月空潭泻古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