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来风味淡于秋,愧负平生马少游。
但得山云供晚眺,何须花雨作春愁。
新诗未省曾多见,情话端知肯独留。
政渴一杯浇磊磈,书生何用玉为舟。
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淡远,表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与自我安慰。首句“老来风味淡于秋”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对世界的感受变得淡泊如同秋天的风景一般。紧接着,“愧负平生马少游”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中未能广泛旅行的遗憾。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于过往的悔恨之中,而是在“但得山云供晚眺”中找到了慰藉。这里,“山云”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宁静,是诗人晚年所寻求的精神寄托。
下一句“何须花雨作春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态,暗示即使没有经历过春天的繁华,也不必为此感到悲伤。春天虽美,但也有它的烦恼,而诗人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新诗未省曾多见”可能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种反思,诗人的新作品可能并没有过于深究,因为他已经不再执着于名利与世俗的评价。紧接着,“情话端知肯独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情感的珍视,即便是在寂寞中,也愿意保有那份难得的情谊。
最后两句“政渴一杯浇磊磈,书生何用玉为舟”则是对自己晚年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写照。“政渴一杯”可能暗指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只希望有简单的安逸生活。至于“书生何用玉为舟”,则是在比喻中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不屑一顾,即使是珍贵如玉,也不过是一叶扁舟,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一位老年诗人的超脱与自在,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深刻反思。
不详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路迷应有误随车,望眼楼高莫可涯。
鹤驾鹭涛来浩渺,瑶林琼树出交加。
广寒玉兔翻羞缩,上蔡苍鹰正怒拿。
得句幽人方起舞,夜寒明月在梨花。
客里栖栖叹食艰,桃源也复念人间。
九重鹓鹭思金屋,万里烟尘痛玉关。
节物可怜梅竞出,浪萍长羡鸟知还。
明朝跋马归仙隐,健笔清樽尽傲閒。
不识交溪路,诗来锦绣重。
閒云时出岫,落日更明松。
叔夜常为锻,渊明亦近农。
喜君机事息,鱼鸟故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