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学,谓是诗中君。

独有黄太史,抱杓挹其尊。

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黄钟毁少合,大裘摈不文。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

苦怀太史惠,养豹烟雨昏。

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形式: 古风

翻译

公的诗歌严谨规矩,如同紫色云端般挺立。
他不愿效仿尘世,自认为是诗中的君子。
只有黄太史独特,握着酒勺品味他的诗篇。
他的韵律超越众人,读来已令人陶醉。
尽管黄钟被毁,大裘被贬,但他的诗文依然高雅。
世间纷扰如疾病,微小之事也被夸大成牛鸣。
深深感激太史的恩惠,如同在烟雨中养豹。
后世再无高才,世人皆爱许浑的诗风。

注释

端正:严谨规矩。
亭亭:挺立。
落世:世俗。
谓:认为。
黄太史:指诗人黄庭坚。
抱杓:握着酒勺。
韵出:韵律超群。
醺:陶醉。
黄钟:古代乐器,象征音律高雅。
摈:排斥。
病耳:比喻世事纷扰。
苦怀:深深感激。
烟雨:形容环境迷茫。
高学:高才之士。
举俗:整个社会。
许浑:唐代诗人,此处可能指代诗风受人喜爱。

鉴赏

陈师道的这首诗以苏公的诗歌为引,表达了对苏轼诗风的敬仰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公诗端正道,亭亭如紫云",形象地描绘了苏诗的正直与高雅,犹如紫色祥云般飘逸。诗人自谦不敢效仿,却视苏轼为诗中的君子。

接着,诗人提到黄太史(可能指黄庭坚)对苏诗的欣赏,他如同持杯汲取美酒,沉醉于苏诗的韵律之中。"韵出百家上",赞誉苏诗超越众家,令人陶醉。然而,诗人感叹世间评价失准,如黄钟被忽视,大裘被贬低,暗示世态炎凉。

"世事如病耳,蚁斗作牛闻",比喻世人的纷争声名,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深感黄庭坚对苏轼的友情珍贵,如同在烟雨中养豹,默默支持。最后,他忧虑后世缺乏高才,普遍喜好平庸的诗风,如许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感慨,展现了对苏轼诗才的推崇,以及对文学风气的忧虑,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形式: 古风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其三)

诗成笔落骥历块,不用安西题纸背。

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堂下觳觫牛何罪,太山之阳人作鲙。

同生异趣有如此,瓶悬瓽间终一碎。

流水长者今公是,雨花散乱投金濑。

人言充庖须此辈,慈观更须容度外。

赐墙及肩人得视,公才槃槃一都会。

有怜其穷与不朽,我亦牵联书玉海。

形式: 古风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其二)

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

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馀鲙。

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

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

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形式: 古风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其一)

穷秋积雨不破块,霜落西湖露沙背。

大鱼泥蟠小鱼乐,高丘覆杯水如带。

鱼穷不作摇尾怜,公宁忍口不忍鲙。

脩鳞失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破碎。

咫尺波涛有生死,安知平陆无滩濑。

此身宁供刀几用,著意更须风雨外。

是间相忘不为小,濠上之意谁得会。

枯鱼虽泣悔可及,莫待西江与东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