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竹芗龚侍郎(其一)

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还记得乌台诗案的第一章,那时人们的评价过于偏颇。
人心自有公正的标准,真理不会永远被掩盖。
虽然奸邪之人还在,但他们的恶名已经消失,弹劾的文字依然带着正义的气息。
苟且偷生,怎能再有百年的寿命?在地下见到正直之士,有何颜面?

注释

乌台:指乌台诗案,北宋时期苏轼因诗文得罪权贵而被捕入狱的事件。
雌黄:比喻随意、轻率的评论或指责。
人心:人的内心,这里指公众的看法。
公非是:公正的是非标准。
天理:自然的道理,这里指公正的法则。
晦亡:隐藏、消失。
奸魄:邪恶的灵魂,指那些作恶的人。
弹文:弹劾的文字,指对罪行的指控。
墨犹香:形容文字中正义的力量仍然存在。
偷生:苟且偷安地活着。
百年活:长久的生命。
竹芗:竹子的香气,常用来象征正直清高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竹芗龚侍郎(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正义的坚守。

“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这两句是对往昔的回忆,提及某个重要事件或文献的开篇,这里“物论”指的是世人的议论,而“忒雌黄”则形容事物的繁复与混沌。作者表达了对于过去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忆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这两句探讨的是人性与天道的问题。“人心自有公”意味着人类内在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而“天理岂能终晦亡”则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然法则不灭的信仰。

接下来的“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描述了一种情况,即某些负面人物(奸魄)虽然还活着,但他们的恶行已经让人唾弃,他们的名声早已死亡。同时,“弹文”可能是指文字批评或文人的作品,表明即使在激烈的斗争之后,正直的声音依然生动有力。

最后两句“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表达了作者面对艰难选择时的决绝态度。“偷生”指的是苟且偷生的生活,而“宁复百年活”则表明作者宁愿短暂而光明磊落地活着,也不愿意长时间地苟延残喘。最后,“地下何颜见竹芗”则是对未来可能的境遇的一种预感和担忧,通过“竹芗”这一物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生命与死亡的深刻体悟。

王义山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于历史责任、人性正义以及个人的道德选择的深切关怀。他的语言严谨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透露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李教授

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挽苏少章

曾趁当年桂子秋,烦公引领广寒游。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实斋刘尚书(其二)

节麾仍帅阃,三道福星临。

政澈寒潭底,人行明镜心。

船中不留月,童背也无琴。

谁憩甘棠下,无穷蔽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实斋刘尚书(其一)

紧官都做了,只欠到台司。

言路古之直,经筵帝者师。

极中五福备,天下达尊推。

方曳星辰履,商山已茹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