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一)忆别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

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

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衣上雨,眉间月。

滴不尽,颦空切。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

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宋词《满江红·其一》忆别,是宋代词人程垓的作品。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的场景。"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垂杨掩映的门扉后,女子正在轻轻放下宝香,暗示着她的内心世界。"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通过描绘女子试穿罗衣,肌肤仍感春寒,反映出她对离别的敏感与不安。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黄昏时分,薄雾笼罩着花朵,远处传来低沉的号角声,这些意象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女子独自掀开窗帘,默默无语,内心充满离别的伤感。

下片转而写女子的思念之情:"衣上雨,眉间月",比喻泪水如雨,愁绪如月,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哀愁。"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她羡慕燕子双飞,蝴蝶成对,反衬自己形单影只。"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将愁绪比作纷乱的花絮和纠结的丁香,进一步深化了她的内心痛苦。

最后,词人以疑问收束:"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她期待着何时能再次相聚,详述别后的思念与心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绘和深切体验。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葺屋为舟,身便是、烟波钓客。

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

秋晚雨声篷背稳,夜深月影窗棂白。

□满船诗酒满船书,随意索。也不怕,云涛隔。

也不怕,风帆侧。但独醒还睡,自歌还拍。

卧后从教鳅鳝舞,醉来一任乾坤窄。

恐有时、撑向大江头,占风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

水远山明,秋容淡、不禁摇落。

况正是、楼台高处,晚凉犹薄。

月在衣裳风在袖,冰生枕簟香生幕。

算四时、佳处是清秋,须行乐。东篱下,西窗角。

寻旧菊,催新酌。笑广平何事,对秋萧索。

摇叶声声深院宇,折荷寸寸闲池阁。

待归来、闲把木犀花,重薰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鹧鸪(其二)春日南园

门前杨柳绿成阴。翠坞笼香径自深。

迟日暖熏芳草眼,好风轻撼落花心。

无多春恨莺难语,最晚朝眠蝶易寻。

惟有狂醒不相贷,酿成憔悴到如今。

形式: 词牌: 瑞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