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张舜俞

东南夥租赋,富庶称三吴。

吴田苦卑下,浩渺平江湖。

菑害动连岁,官府仍徵需。

纡馀脂膏地,坐见民力枯。

维时都水司,职任在开疏。

朝家重民命,务使疲瘠苏。

选官皆名卿,兴利多良图。

张君实令器,家世习文儒。

三载为列掾,岂惟承簿书。

定膺赞画间,利泽能施敷。

春风二三月,行李赴皇都。

谓将谒天官,序绩待新除。

驱车指河朔,还涉徐济墟。

洪河久为患,黔黎几成鱼。

比闻用群议,极力事防虞。

兵民十数万,官吏千百俱。

累月始就绪,国费宁无虚。

虽云幸平复,焉知久何如。

水利子所习,识见元非迂。

馀策须上献,庶以禆庙谟。

鄙人处畎亩,夙昔怀区区。

世故属可叹,赠言匪勤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别张舜俞》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是对友人张舜俞的深情赠别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赞美。

诗的开头描绘了东南地区富庶之地三吴的景象,接着点出吴地农田低洼,易受洪水之害,百姓生活困苦。朝廷派官员治理水患,旨在减轻民众负担,恢复农业生产。诗中特别提到张舜俞作为官员,不仅勤于政务,还善于兴利除弊,为百姓谋福利。春风二月,张舜俞前往京城,准备向朝廷展示自己的政绩,但途中遭遇黄河泛滥,百姓受灾,他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防灾,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民众的深切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张舜俞的敬佩之情,认为他的水利知识和见识非同寻常,建议他将更多的策略上报朝廷,以辅助国家的决策。最后,诗人以自己在田间的经历和对世事的感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关注,是一首兼具人文关怀与政治智慧的佳作。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赠别彭仲愈分得水字

平生喜求友,结托尽名士。

英游非不多,落落鲜知己。

夫君文章伯,问学富经史。

大器须晚成,至宝不轻市。

相逢吴会间,论议发蒙鄙。

未会神先交,遽别情曷已。

萧条岁云徂,飞雪遍千里。

江寒蛰鱼龙,路远积烟水。

离异未足嗟,合并宁可拟。

独怀同门朋,为我谢屠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形式: 古风

吴门赠凌秀才

我家华川上,君住兰江滨。

百里通一水,总是金华人。

自我与君别,三载幽燕住。

及此会吴门,朱颜各如故。

同为异乡客,谊重情依依。

东风足携手,君何复言归。

归去金华山,日看好山色。

紫翠集芙蓉,绿草眠白石。

若逢牧羊子,为我寄深情。

莫令猿鹤怨,行矣寻初盟。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一)

清夜耿不寐,仰看天象移。

天非有形体,实乃列宿为。

列宿附天转,五星自参差。

日月复自行,昼夜互东西。

三者不相谋,各各无停机。

坐使岁年迈,令人嗟老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