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祎创作,名为《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诗中以“友怡”为题,旨在赞扬蒋伯康家族兄弟之间深厚的友爱之情,以及他们遵循诗礼家风的美德。

诗的开头以自然界的景象起兴,鸿雁有序飞行,脊令鸟常驻原野,以此类比人世间兄弟间应有的和谐与忠诚。接着,诗人指出人世间往往缺乏这种兄弟间的深情厚谊,强调了天性的重要性。他批评了社会风气的浅薄和人性的丧失,并表达了对违背天性的行为的不满。

随后,诗人提到伐木和筑墙的行为可能带来的无辜伤害,以此隐喻社会上对道德和亲情的破坏。他引用圣人的教诲,强调了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性,即遵循天性,保持真我。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现实,以蒋伯康家族为例,赞美他们坚守诗礼家风,兄弟间友爱和睦,如同春天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和谐与人世间的纷扰,强调了兄弟间深厚情感的价值,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坚持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蒋伯康家族的故事,呼吁人们回归内心的善良与真诚,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吴门赠凌秀才

我家华川上,君住兰江滨。

百里通一水,总是金华人。

自我与君别,三载幽燕住。

及此会吴门,朱颜各如故。

同为异乡客,谊重情依依。

东风足携手,君何复言归。

归去金华山,日看好山色。

紫翠集芙蓉,绿草眠白石。

若逢牧羊子,为我寄深情。

莫令猿鹤怨,行矣寻初盟。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一)

清夜耿不寐,仰看天象移。

天非有形体,实乃列宿为。

列宿附天转,五星自参差。

日月复自行,昼夜互东西。

三者不相谋,各各无停机。

坐使岁年迈,令人嗟老衰。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二)

妇工务蚕桑,农力勤稼穑。

人理此其本,庶用给衣食。

丈夫生事疏,壮大转穷阨。

积学复积文,将以代耕织。

艺成无所售,抚卷空太息。

千载尚可期,岂忧寒饥逼。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三)

秋风战庭树,落叶如败兵。

触目感时艰,油然百忧生。

四方晏安久,一旦灾祸兴。

干戈半天下,积骸比丘陵。

天子仁如尧,夙宵念苍生。

无乃吁谟者,法度徒纷更。

致兹岂无由,何时复承平。

嫠妇不恤纬,智士若为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