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彭仲愈分得水字

平生喜求友,结托尽名士。

英游非不多,落落鲜知己。

夫君文章伯,问学富经史。

大器须晚成,至宝不轻市。

相逢吴会间,论议发蒙鄙。

未会神先交,遽别情曷已。

萧条岁云徂,飞雪遍千里。

江寒蛰鱼龙,路远积烟水。

离异未足嗟,合并宁可拟。

独怀同门朋,为我谢屠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赠别彭仲愈分得水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彭仲愈的深厚友情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句“平生喜求友,结托尽名士”点明了诗人一生热爱交友,结交的都是名流雅士。接着“英游非不多,落落鲜知己”两句,诗人感叹虽然英豪之游不少,但真正知心的朋友却寥寥无几,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和珍视。

“夫君文章伯,问学富经史”赞扬了彭仲愈在文学与学问上的卓越成就。“大器须晚成,至宝不轻市”以比喻手法,说明真正的才德之士往往需要时间的磨砺,好比珍贵的宝物不会轻易出售,强调了彭仲愈的才华是值得等待和珍藏的。

“相逢吴会间,论议发蒙鄙”描述了两人在吴地相遇,通过深入的交谈,彼此的思想得到了启发和提升。“未会神先交,遽别情曷已”表达了诗人与彭仲愈虽未完全了解对方,但心灵已经相通,离别之际,情感难以割舍。

“萧条岁云徂,飞雪遍千里”描绘了离别时的季节景象,冬日的萧瑟与飞雪覆盖的辽阔大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美的氛围。“江寒蛰鱼龙,路远积烟水”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环境,江面寒冷,鱼龙蛰伏,道路遥远,烟波浩渺,增加了离别的哀愁。

最后,“离异未足嗟,合并宁可拟”表明诗人认为暂时的离别不足为叹,未来的重逢才是值得期待的。“独怀同门朋,为我谢屠子”表达了诗人对彭仲愈的感激之情,希望他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并向屠子(可能是指某位共同的朋友或引申为同类)传达自己的心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离别、相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形式: 古风

吴门赠凌秀才

我家华川上,君住兰江滨。

百里通一水,总是金华人。

自我与君别,三载幽燕住。

及此会吴门,朱颜各如故。

同为异乡客,谊重情依依。

东风足携手,君何复言归。

归去金华山,日看好山色。

紫翠集芙蓉,绿草眠白石。

若逢牧羊子,为我寄深情。

莫令猿鹤怨,行矣寻初盟。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一)

清夜耿不寐,仰看天象移。

天非有形体,实乃列宿为。

列宿附天转,五星自参差。

日月复自行,昼夜互东西。

三者不相谋,各各无停机。

坐使岁年迈,令人嗟老衰。

形式: 古风

感兴四首(其二)

妇工务蚕桑,农力勤稼穑。

人理此其本,庶用给衣食。

丈夫生事疏,壮大转穷阨。

积学复积文,将以代耕织。

艺成无所售,抚卷空太息。

千载尚可期,岂忧寒饥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