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再述(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遭受侵略时的愤慨与忧虑。
首句“誓师仗钺大王雄”,描绘了国家领袖在关键时刻的英勇姿态,手持钺斧,誓师出征,显示了领导者的威严与决心。接下来,“虐使连声詈宋聋”一句,通过“连声詈”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对宋国的侮辱,暗示了战争的背景和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万国震惊于这场前所未有的冲突,八方震动,如同雷电般愤怒的攻击,不仅强调了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反应。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这两句则聚焦于战争的具体场景,敌人直逼齐云观,显示出侵略者的目标明确且行动迅速;而“谁张救日弓”则隐喻了国家在面对侵略时寻求援助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与期待。
最后一句“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以黑龙江上的月色为背景,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交织在一起。月光下,飘扬的旗帜映照在血红色的波浪上,既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惨烈,也寓意着胜利的希望与光明。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尊严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抗侵略、追求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