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二首(其二)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启程时风向正好,回头已看不见渡口楼。
夕阳下潮水带着波浪的声音,晚烟中弥漫着楚地的秋色。
边防的旗帜面对远方的旅人,岛上的树木令飞鸥惊奇。
这次离去并非为了名利,只让孤舟承载我这白发人。

注释

初程:开始的旅程。
风信:风向, 风的信号。
津楼:渡口的楼房。
日带:夕阳映照。
潮声:潮水的声音。
楚色:楚地的景色或特色。
戍旗:边防的旗帜。
远客:远方的旅客。
岛树:海岛上的树木。
惊鸥:受惊的海鸥。
此去:这次离开。
名利:名声和利益。
孤帆:孤独的船只。
任白头:任由岁月催人老,白头指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秋时节乘船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道路的思考。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顺利的风势中启航,同时又不忘回首往昔,那个“失津楼”或许象征着过去的某些记忆或是情感的寄托。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日暮时分,听着潮水的声音,同时眼前的景物也被涂上了秋天特有的色彩,“楚色”常用以形容江南秋色的柔美。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这里“戍旗”指的是边防的旗帜,而诗人将其比作远方的旅人,这也许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而“岛树转惊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孤独航行中的惊讶和感慨。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这两句最终揭示了诗人的心志,他不为世间的功名利禄所动,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将自己的生命如同一叶孤舟,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由漂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陈疾

自怜旅舍亦酣歌,世路无机奈尔何。

霄汉逼来心不动,鬓毛白尽兴犹多。

残阳暂照乡关近,远鸟因投岳庙过。

闲得此身归未得,磬声深夏隔烟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庚子腊月五日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南至日

年年山□□来频,莫强孤危竞要津。

吉卦偶成开病眼,暖檐还葺寄羸身。

求仙自躁非无药,报国当材别有人。

鬓发堪伤白已遍,镜中更待白眉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退栖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