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弟(其二)

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

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

鸡鸣起汲水,日落犹负薪。

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

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南方地区迁徙至福建沿海一带的客家人社群的生活状态与风俗习惯。诗人黄遵宪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一群体的俭朴生活、勤劳精神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首先,诗中提到“中原有旧族,迁徒名客人”,点明了客家人源自中原,后因各种原因迁徙至福建等地,成为“客人”。这种迁移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接着,“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描述了客家人迁徙的路线,从长江流域经过福建,最终到达海边。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客家人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品质,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俭啬唐魏风,盖犹三代民”赞扬了客家人继承了唐代和魏晋时期崇尚节俭的传统,保持着与古代先民相似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

“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纯”强调了女性在客家人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勤劳。她们不仅参与日常的劳作,如早起汲水、日落时分仍需背柴,还注重个人的仪容打扮,如使用脂粉和綦巾(一种头巾)进行装饰。

“汝我张黄家,颇亦家不贫”表明了客家人家庭虽小,但通过共同劳动,也能维持相对富足的生活。这体现了客家人团结协作、自力更生的精神。

“上溯及太母,劬劳无不亲”赞美了祖母辈的辛勤付出,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务还是农事,都亲力亲为,无一例外。

最后,“客民例操作,女子多苦辛”总结了客家人普遍的劳作生活,特别是女性所承担的繁重工作,体现了她们的坚韧与奉献。

“送汝转念汝,恨不男儿身”表达了诗人对妹妹或姐妹们的深切关怀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遗憾,希望她们能拥有更多的自由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客家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风貌、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女弟(其三)

阿母性慈爱,爱汝如珍珠。

一日三摩挲,未尝离须臾。

今日送汝去,执手劳踟蹰。

汝姑哀寡鹄,哀肠多郁纡。

弟妹尚稚幼,呀呀求乳雏。

太母持门户,人言胜丈夫。

靡密计米盐,辛勤种瓜壶。

一门多秀才,各自夸巾裾。

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媭。

汝须婉以顺,朝夕承欢娱。

欢娱一以承,我心一以愉。

待汝一月圆,归来话区区。

形式: 古风

二十初度

堕地添丁日,时平万户春。

我生遂多事,臣壮不如人。

离乱艰难际,穷愁现在身。

摩挲腰下剑,龙性那能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游丰湖(其一)

西湖吾未到,梦想或遇之。

濛濛水云乡,荷花交柳枝。

今日见丰湖,万顷青琉璃。

持问老东坡,杭颍谁雄雌?

浃旬困积暑,泼眼惊此奇。

恍如画图中,又疑梦寐时。

人生为何事,毕世狂奔驰。

黄尘没马头,劳劳不知疲?

嗟我不能仙,岂能免人羁。

要留一片地,自谋老来私。

悠悠湖上云,耿耿我所思。

下与鸥鹭盟,上告云天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丰湖(其二)

浓绿泼雨洗,森森竹千个。

亭亭立荷叶,万碧含露唾。

四围垂柳枝,随风任颠簸。

中有屋数椽,周遭不为大。

罗山峙其西,丰湖绕其左。

关门不见山,凿穴叠石作。

前檐乡䆉稏,后屋旋水磨。

扶筇朝看花,入夜不一坐。

亭午垂湘帘,倦便枕书卧。

偕妇说家常,呼儿问书课。

敲门剥啄声,时有老农过。

君看此屋中,非他正是我。

行移家具来,坐待邻里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