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侗所作,名为《柘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志趣与社会责任的诗歌。
“耕桑本是吾儒事”,这里“耕桑”指的是农业劳动,“吾儒”则是儒家之意,意味着这是在强调儒家的根本在于务农,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土地和农业的尊重,以及对生活自给自足的向往。
“不免饥寒智者非”,这句诗表明即使是有智慧的人也难以避免食物和温暖的问题,这里暗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困境,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切。
“出处自然皆有据”,在这里,“出处”可能指的是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或者是事物的开始与结束,“皆有据”则意味着一切都有其道理和依据。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宇宙秩序、天命或自然规律的认同。
最后一句“不应感念泣牛衣”,这里的“感念”是指对过去或某些事物的怀念,“泣牛衣”则出自《左传》,原文中说的是农夫在春天看到耕牛生病而流泪。李侗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于农事、农业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辛勤劳作所付出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于土地、劳动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与关怀。
不详
五亩之宫植以桑,孟轲举此助谈王。
轩前蒙密知何意,要见经纶滋味长。
三春采采为蚕供,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閒草木,可惭无计谢东风。
积雪千林冻欲摧,倚栏日日望春回。
天公为我传消息,故遣梅花特地开。
学道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同归理,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应问从谁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