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镜光石”为题,描绘了一块位于团团峰顶的奇特石头,其表面如同镜子般光滑明亮,引人深思。诗人张九方在明代创作了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块石头的独特之处。
首句“团团峰顶石,作镜自谁何”,开篇即点出石头所在的位置——团团峰之巅,并将其比作一面镜子,引发读者对石头来源的遐想。接下来,“拭岂须人力,悬常藉女萝”两句,描述了石头表面的洁净与自然之美,暗示其不需人为擦拭,而是依靠藤蔓等自然界的元素保持光洁,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冷光侵日月,清影映山河”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头的光芒与影子,不仅照亮了日月,也映照了山河,展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和深远的视觉效果。最后,“终古无昏蚀,都凭岁月磨”两句,表达了石头长久以来未曾改变其本色,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发光亮,象征着时间的力量与不变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镜光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观,更蕴含了对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