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

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

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

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

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

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

胭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六代都衔璧,三山尚戴鳌。

故宫犹荏苒,古树漫周遭。

仙洞歌瑶草,人家宴碧桃。

饭香非接淅,酒好不篘糟。

绿雾春连阁,丹霞晓映袍。

攀跻忻境胜,跋涉惮人劳。

老我才还劣,清资愧重叨。

采诗今有使,问俗似无曹。

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

岁时休浣日,携手可游遨。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登雨花台》描绘了雨花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融。

首联“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以“积翠”形容山峦青翠欲滴,“层巘”描绘层层叠叠的山峰,展现出雨花台雄伟壮观的景象。“凝光浴巨涛”则通过“凝光”与“巨涛”的对比,营造出光与水的动态美,暗示着雨花台的壮阔与生机。

颔联“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转而描写雨花台周边的环境,以“吴城”、“楚舸”点明其地理位置,同时通过“花覆井”、“竹栽篙”这样的细节,展现了雨花台周围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颈联“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进一步描绘了雨花台的地理特征,既有“鱼龙”之灵动,又有“鹤鹳”之高远,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平衡。

尾联“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总结了雨花台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强调其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其声名显赫,如同一世豪杰。

整首诗通过对雨花台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一著名景点的深刻情感与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赠杨洞天道人

我自不入俗,君今又欲仙。

鸟啼百花里,屋住万山边。

密树云难过,空潭月易圆。

题诗秋卷了,为说小行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五言六首(其一)

太行东北去,形势自天分。

一苇航吴越,千车挽朔云。

衣冠今复盛,豪杰古犹闻。

欲献三都赋,茫然愧不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五言六首(其二)

不作还山梦,因吟李杜诗。

平生无饱饭,抵死只忧时。

事实兼唐史,风流揖楚词。

山川旧游处,千载有馀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五言六首(其三)

好去春山路,骑驴罨画中。

徜徉紫芝客,憔悴鹿皮翁。

得酒宁辞醉,逢人莫语穷。

乾坤皆古意,人自不相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