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饮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欢饮》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相聚欢饮时刻的珍惜与感慨。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诗人开篇便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彼此相依的情感。在广阔的天地间,人们相互亲近,这种关系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刻意追求。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诗人接着思考时间的长河,感叹自己生于此刻,与历史的长流相对照,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有对当下时光的珍视。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改变过去,只能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诗人想象着与四海之内的朋友相遇,却担心这样的机会可能遥不可及,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珍惜。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诗人反思自己认识的人并不多,即使有心欣赏,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分享这份喜悦。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诗人认为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难得的,这样的相遇更是稀少。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诗人认识到即便是最美好的相聚,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分歧或遗憾。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最后,诗人以一句直白的邀请结束全诗,希望在美好的天气里,大家能够欢聚一堂,共享欢愉。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渴望、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潜饮酒(其一)

疑冰得火力,郁郁阳春姿。

宁灭不肯寒,阳火如松枝。

诗家有醇醪,酿此松中奇。

一饮尽千山,枯株彼何为?

所以东坡翁,偃蹇不可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潜饮酒(其二)

士穷失常业,治生谁有道?

身閒心自劳,齿壮发先老。

客从东方来,温言慰枯槁。

生事仰小园,分我瓜菜好。

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

他年买溪田,共住青林表。

形式: 古风

和陶潜饮酒(其三)

吾宗几中表,访我时一至。

自吾居此庵,才得同两醉。

逆数百年间,相会能几次。

每会不尽欢,亲情安足贵。

所欢在亲情,杯水亦多味。

形式: 古风

和陶潜饮酒(其四)

器饮代洼尊,巢居化安宅。

凡今佚乐恩,孰非圣神迹。

况彼耕战徒,勤力有千百。

乞我一身閒,坐看山云白。

内省吾何功,停觞时自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