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潜饮酒(其四)

器饮代洼尊,巢居化安宅。

凡今佚乐恩,孰非圣神迹。

况彼耕战徒,勤力有千百。

乞我一身閒,坐看山云白。

内省吾何功,停觞时自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和陶潜饮酒(其四)》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超然态度。

首句“器饮代洼尊,巢居化安宅”,以“器饮”代指日常的生活用品,以“洼尊”比喻简陋的住所,形象地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生活器具与居住环境的简朴,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

接着,“凡今佚乐恩,孰非圣神迹”,诗人感慨于当今社会的种种逸乐,认为这一切都是圣人神明的恩赐,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规律的敬畏之情。

“况彼耕战徒,勤力有千百”,诗人进一步将目光转向那些为生计而奔波劳碌的人们,赞美他们的辛勤努力,同时也流露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乞我一身閒,坐看山云白”,诗人渴望得到片刻的闲暇时光,静静地欣赏山间白云的飘渺,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内省吾何功,停觞时自惜”,诗人反思自己的内心,意识到自己并未为社会做出什么显著的贡献,因此在饮酒之时也感到一丝自责与珍惜,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省和对时间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潜咏贫士(其一)

陶翁本强族,田园犹可依。

我惟一亩宅,贮此明月辉。

翁复隐于酒,世外冥鸿飞。

我性如延年,与众不同归。

孤危正自念,谁复虑寒饥。

努力岁云暮,勿取贤者悲。

形式: 古风

和陶潜咏贫士(其二)

王风与运颓,一轾不再轩。

消中正有长,冬温见瓜园。

人才气所钟,亦如焰后烟。

寥寥洙泗心,千载谁共研?

龙门有遗歌,三叹诵微言。

意长日月短,持此托后贤。

形式: 古风

桃源行

六王扫地阿房起,桃源与秦分一水。

小国寡民君所怜,赋役多惭负天子。

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

遗风百世尚不泯,俗无君长人熙熙。

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

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

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

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

形式: 古风

明妃曲

初闻丹青写明眸,明妃私喜六宫羞。

再闻北使选绝色,六宫无虑明妃愁。

妾身只有愁可必,万里今从汉宫出。

悔不别君未识时,免使君心怜玉质。

君心有忧在远方,但恨妾身是女郎。

飞鸿不解琵琶语,祇带离愁归故乡。

故乡休嗟妾薄命,此身虽死君恩重。

来时无数后宫花,明日飘零成底用。

宫花无用妾如何,传去哀弦幽思多。

君王要听新声谱,为谱高皇猛士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