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前竹干须料理,雨后蜗涎费扫除。
北客经过无好语,南州骚屑少安居。
雄称百万空扛鼎,功盖三分漫顾庐。
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签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对个人功业的追求与思考。
"风前竹干须料理"一句,通过风前的竹子需要整理,隐喻着社会需要治理,这里的“风”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动荡或变革,“竹干”则象征着脆弱和需要支撑的社会基础。
接下来的"雨后蜗涎费扫除",用了雨后的蜘蛛网难以清除来形容复杂琐碎的事情,显示了处理世事的艰辛。
"北客经过无好语"表达了来自北方的人(可能指军人或外来的官员)经过时没有良好的言辞,这里“北客”往往带有一种客观和中立的视角,而“无好语”则反映出一种沉闷或者不满的情绪。
"南州骚屑少安居"则是说在南方的州郡,人们因为战争(“骚屑”指战争的混乱)而很难有一个安稳的家园,“南州”常常与温暖和平静相联系,这里却透露出不安。
"雄称百万空扛鼎"一句中,“雄称”指的是壮丽的称赞或夸大的陈述,“百万”则是数量上的夸张,而“空扛鼎”则是一种虚幻的象征,可能暗示着功业虽然宏大,但终究是空洞无物。
"功盖三分漫顾庐"中,“功盖”指的是功绩和成就被广泛认可,“三分”通常代表了天地人三个方面,而“漫顾庐”则是一种悠闲的、不经意的观望,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功业虽大,但个人却淡然处之的态度。
"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签书"这两句则是说,一旦懂得了文字和知识,就会开始担心忧虑,而“邺侯”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地方官员,“何必万签书”可能是在反思是否真的需要像传说中的邺侯那样,通过无数的文书来证明自己的功绩。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对个人功业的思考,以及对书面文章在表达和记录上的深刻认识。
不详
自昔孤芳难寄林,乱离漂泊却须禁。
春风不解回双鬓,夜雨何堪搅寸心。
薄日花光怀杜曲,清流竹色梦山阴。
从来玉石昆山火,臭味多君肯嗣音。
敝屣浮云世所难,谁堪走俗抗尘颜。
海鹏已激三千里,天马终归十二闲。
醉发杖藜云逐逐,香凝宴寝雨斑斑。
林泉久假皆吾有,何必捐金更买山。
似闻环佩杂箫笙,鼎立争雄凛太清。
不与古今争变化,可能舒惨属阴晴。
花开玉井难求种,月下瑶台但有名。
我亦生来未尝屈,敢持方寸并峥嵘。
池上风烟故可人,倦游老眼厌纷纷。
晴云出岫似知我,野鹤鸣皋疑是君。
可恨音书长契阔,尚从杯酒见殷勤。
新诗准拟频相寄,独学方当病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