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二)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

保我不鉴璧,信君方得珠。

焉能同泛滟,极目波上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在深深的森林中休息,他本是农夫出身。
他的品性正直,说话从不阿谀奉承。
你若能像珍视明镜般看待我,我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珍珠。
我们怎能一同畅游,在水面上的野鸭群中呢?

注释

偃息:休息。
深林:茂密的森林。
从生:本来的生活。
农夫:农民。
立身:品性。
质直:正直。
谄谀:奉承。
鉴璧:明镜般的审视。
珠:珍珠。
泛滟:畅游。
极目:放眼望去。
波上凫:水面上的野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林,过着自给自足农夫生活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立身处世,品行质直,言语真诚,不事虚华。他不为外界的浮华所动,只愿保有内心的纯净与坚守,如同珍珠一般难得。最后两句“焉能同泛滟,极目波上凫”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群无法共鸣,宁愿独自在波涛之上遨游,象征着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

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廉自守、不染尘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坚持。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且富有情操的好诗。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

不须攻人恶,何用伐己善。

行之则可行,卷之则可卷。

禄厚忧积大,言深虑交浅。

闻兹若念兹,小子当自见。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

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

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

神气卓然异,精彩超众群。

不识个中意,逐境乱纷纷。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六)

层层山水秀,烟霞锁翠微。

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

足蹑游方履,手执古藤枝。

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为。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

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

行爱观牛犊,坐不离左右。

霜露入茅檐,月华明瓮牖。

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