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其四)

家山在何许,渺渺彭蠡东。

人来数月程,衣敝补道中。

昨宵青灯花,似坠钗头虫。

儿饥女沈绵,岁晚书未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居住在零陵的孤独与困顿生活。首句“家山在何许,渺渺彭蠡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彭蠡东代表了遥远的方向,暗示着诗人与家乡的距离之远。接着,“人来数月程,衣敝补道中”描述了诗人在此地已居住数月,衣物破旧,修补不断的生活状态,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昨宵青灯花,似坠钗头虫”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青灯下飘落的花瓣仿佛是女子头上的钗头虫,既营造了夜晚的静谧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接下来,“儿饥女沈绵,岁晚书未通”则直接点明了家庭的困境,孩子们饥饿,母亲病卧,而年岁已晚,却仍未能得到外界的帮助或消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愁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生活困苦、思念家乡、关心家人的情感世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其五)

人言间阔者,一日如三秋。

孤臣昔放逐,七见天星周。

早污高门地,姓名记前旒。

如何天鸡星,不照湘南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汴中放船归阳羡

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

舟人坐恐雪为祟,娇鸦又舞天边城。

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

遥遥烟堤护玉镜,滉滉云海浮金钲。

揽衣坐数踵间息,窥见宇宙无馀情。

灯花也似调儿女,咄咄笑我长宵征。

我生底处不堪著,未归且杂吴儿耕。

纵无邻翁饮子美,会有稚子迎渊明。

仙山况闻连洞壑,饵朮或可求长生。

闲中日月吾所有,此外付之人重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毗陵太守刘君受代东归

往年我作新安民,人人能说刘使君。

使君本一儒者耳,数十年来嗟未闻。

我时屈指今州县,似此贤侯当识面。

那知漂泊千里馀,画戟清香日陪宴。

使君何以人不如,胸中正有万卷书。

清真简淡乃天性,文章政事犹其馀。

向来天子留君住,重与毗陵三万户。

谁教一曲渭城歌,忽作梨花枝上雨。

宦游南北安得同,抚循凋郡还须公。

人生五马亦不恶,与民处处为春风。

形式: 古风

题孙益远三士堂

稚川晚作罗浮游,渊明暂出还归休。

东坡百谪乃欣慕,孙郎更欲参其流。

四人出处无一似,千载相期风味耳。

要须共著岩壑中,应只虎头知此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