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三)

去日苦太易,游子无常家。

别离在俯仰,素雪以朱华。

驱车就颓景,明发泛黄河。

浮云媵余征,流飙激其波。

顾眄当中原,慷慨为悲歌。

千里一萧条,故乡复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录别(其三)》。诗中描绘了游子离别家乡的哀伤与不舍之情。

首句“去日苦太易”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让人感到无奈和痛苦。接着“游子无常家”点明了游子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别离在俯仰,素雪以朱华”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白茫茫的雪地与鲜艳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与悲伤并存,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

“驱车就颓景,明发泛黄河”描述了游子驾车离开,向着夕阳的方向前进,第二天则要渡过黄河,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现实与不可逆转性。

“浮云媵余征,流飙激其波”运用比喻手法,将游子的行程比作被浮云伴随的远行,而“流飙激其波”则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顾眄当中原,慷慨为悲歌”表达了游子回首中原大地,心中充满慷慨激昂的情感,却只能以悲歌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最后,“千里一萧条,故乡复如何”以千里荒凉的景象反衬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故乡现状的担忧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展现了游子离别家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也有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其一)

秋风西北起,吹我游子裳。

浮云从何来,安知非故乡。

萧萧胡马鸣,翩翩下枯桑。

暮色入中原,飞蓬转战场。

往路不可怀,行役自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二)

新人一何好,年颇十五馀。

本自贵家子,秦氏有名姝。

故人行采桑,值我城南隅。

颜色各精妙,手爪亦相如。

故人工纨素,新人工笙竽。

笙竽未讵央,纨素色已渝。

人生无新故,夫婿自言殊。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三)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

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

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四)

十五漳河女,出身邯郸庭。

丝竹妙一世,纤手何泠泠。

清商有馀悲,慷慨为新声。

中曲若无人,含意已独明。

知音难再遇,红妆日夜零。

奋响发浮云,摧耳不能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