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录别(其三)》。诗中描绘了游子离别家乡的哀伤与不舍之情。
首句“去日苦太易”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让人感到无奈和痛苦。接着“游子无常家”点明了游子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别离在俯仰,素雪以朱华”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白茫茫的雪地与鲜艳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与悲伤并存,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
“驱车就颓景,明发泛黄河”描述了游子驾车离开,向着夕阳的方向前进,第二天则要渡过黄河,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现实与不可逆转性。
“浮云媵余征,流飙激其波”运用比喻手法,将游子的行程比作被浮云伴随的远行,而“流飙激其波”则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顾眄当中原,慷慨为悲歌”表达了游子回首中原大地,心中充满慷慨激昂的情感,却只能以悲歌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最后,“千里一萧条,故乡复如何”以千里荒凉的景象反衬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故乡现状的担忧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展现了游子离别家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也有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