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山挽诗(其一)

古史无完傅,清风独可模。

从谁问出处,举世在泥涂。

气直于时忤,身荣与道俱。

士林为重惜,挥泪奠生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古代的历史没有完美的记载,只有清风可以作为榜样。
无人能询问出处,整个世界仿佛陷入污浊之中。
他的正直不合时宜,但他的荣耀与道义同行。
文人士大夫极为敬重他,含泪以草垫为他奠祭。

注释

古史:古代的历史。
完傅:完美的记载。
清风:清白的风范。
模:榜样。
从谁:向谁。
出处:来历或出处。
举世:全世界。
泥涂:污浊或困境。
气直:正直的气节。
时忤:不合时宜。
身荣:身体的荣耀。
道俱:与道义同行。
士林:文人士大夫群体。
重惜:极为敬重。
生刍:新鲜的草,这里指简单的祭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嵎为王九山所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感慨。首句“古史无完傅”暗示历史中很少有完美无缺的人物,而王九山可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次句“清风独可模”赞扬了王九山的清廉节操,如同清风一般令人景仰。

“从谁问出处”表达了对王九山出身和经历的好奇,但世人多被世俗蒙蔽,无法理解他的真正价值。“举世在泥涂”则描绘了一个浑浊的社会环境,与王九山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

“气直于时忤”赞扬了王九山的正直,即使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原则。“身荣与道俱”进一步肯定了他的道德修养,即使身居高位,也与道义同行。

最后两句“士林为重惜,挥泪奠生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悼之情,整个士人阶层都为王九山的离世感到痛惜,只能以泪水和简单的祭品来寄托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对逝者的敬仰和对世态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怀念。

收录诗词(270)

薛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

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

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

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王民山惠诗

民山名字出,朋辈独推先。

不奉寒暄问,于今四十年。

传来诗似锦,倏去步如仙。

自古山林士,无营貌亦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冬兰

出林讵为晚,知我岁寒心。

不入离骚怨,来亲冰雪吟。

众芳归槁壤,独干长穷阴。

为有幽人致,相看情倍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古淡师然公游方

野僧携锡别,何处度残春。

天地无穷事,江湖自在身。

真心齐得物,道貌异于人。

昔日安禅地,深山虎亦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