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李丈人之宣城就养

若溪丈人过七十,两脸渥丹头雪白。

平原不改昔衣冠,鄂渚殊怜旧乡陌。

鄂渚西边花树阴,更来辟馆对青衿。

四时有钱解沽酒,几度逢书尽卖金。

大儿清韵亦如此,去年高举青云里。

锦袍白晰耀芳春,画幕红莲开绿水。

奉檄由来志养亲,只今得禄待严君。

行沾鹦鹉洲前雨,去指敬亭山畔云。

戎阃清时疏案牍,从此承颜欢不足。

东风低拂绮罗筵,春光回映斑斓服。

丈人宴乐谁与同,宣城山水嘉莫穷。

閒历旧游怀李白,还赋新诗似谢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丈人在前往宣城侍奉双亲的途中,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人的外貌特征——“两脸渥丹头雪白”,以及他虽年老却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度和对故乡的眷恋。老人的子女也继承了他的优良品质,大儿“清韵”高举于云霄,小女则以“锦袍白晰”、“画幕红莲”展现其风采。

诗中提到老人在旅途中仍能“四时有钱解沽酒”,“几度逢书尽卖金”,显示出他的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诗意。老人的志向在于“奉檄由来志养亲”,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诗中还提到了老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鹦鹉洲前雨”和“敬亭山畔云”,预示着旅程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老人在宣城的生活情景,他享受着“东风低拂绮罗筵”的温馨与“春光回映斑斓服”的繁华。老人在这里宴乐,与宣城的山水相得益彰,与李白、谢公的精神世界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人及其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虎溪萧氏卷子

连山飞来如虎蹲,溪水百折缘山根。

萦回陕旷忽异状,武陵未数桃花源。

大宅谁家住深窈,粉壁纱窗动晴晓。

门前稻麦连纷纷,千畦万畛翻青云。

云深截断樵牧路,车马城中那得闻。

四时高堂会宗族,旨酒肥羔间山蔌。

座中诗礼罗俊贤,楚楚威仪光佩服。

此地移家今几传,但闻朝代忘岁年。

南阶乔木昔人植,如今已上干青天。

从知遗安及孙子,岂独地灵能致此。

后来继者更不忘,更百千年胡可量。

形式: 古风

送邓存诚之襄阳

庾公南楼燕新乳,行子辞家春欲暮。

西岸杨花白似银,荡日摇风满江路。

江边汉水转逶迤,南堂鹤发正垂丝。

愿寻甘旨何愁远,欲去临分又复悲。

子有清才出同辈,见者纷纷谁不爱。

擅题绣句锦筵端,能画青山白云外。

我来投分已三春,握手摅情共讨论。

即今相送缘鹦渚,明日相思间鹿门。

鹿门芳草芊绵碧,尚有庞公昔时宅。

池上山翁去不还,江皋神女无遗迹。

经过吊古易徘徊,且莫迟留定蚤来。

红芳照映莱衣舞,好及榴花五月开。

形式: 古风

马孝子诗

孤坟四尺荒郊里,野草苍烟带寒水。

子孙有在在他州,生者无知知者死。

昔时未死语丁宁,定将还葬附先茔。

来寻墓隧失南北,梦见言之真有灵。

上冢无人将百岁,启圹犹存旧题记。

出离客土返乡山,父已申情子终事。

由来至孝动皇天,解发系鞍皆昔传。

文章辉煌久不灭,知尔垂名俱万年。

形式: 古风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

城中七月犹炎暑,城下归人趁行侣。

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

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

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

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

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

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

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