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二首(其二)

妍英弄芳意,柳色含春姿。

物华浩无涯,骀荡东风吹。

东风日以熙,草色日以滋。

青春万里道,游子有所思。

浮云漏白白,宿露朝已晞。

攀条惜婉丽,忽得瑛琼枝。

芳悰未有托,暮景已西驰。

菁华难复恃,结蘤聊自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妍英弄芳意,柳色含春姿”,以“妍英”和“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弄”和“含”字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接着,“物华浩无涯,骀荡东风吹”,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广阔与温暖,东风如同大自然的调和剂,赋予万物以生机。

“东风日以熙,草色日以滋”,描绘了春风拂过后的景象,草色逐渐变得浓郁,充满了生命力。“青春万里道,游子有所思”,诗人借游子之思,表达了对远方和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浮云漏白日,宿露朝已晞”,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白日的短暂与露水的易干,都是时间匆匆的象征。“攀条惜婉丽,忽得瑛琼枝”,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即使在短暂的时光里也能发现美,抓住美。

“芳悰未有托,暮景已西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无奈,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叹。“菁华难复恃,结蘤聊自怡”,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依赖,但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之美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东禅寺

古寺幽深带碧川,坐来清昼永于年。

虚堂市远人声断,小砌风微树影圆。

笔砚更偿閒里债,茗薰聊结静中缘。

落花啼鸟春如许,却诵新诗忆遇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诗人孙太初过访

把剑南来赋远游,又看东上浙江舟。

山斋动是经时别,菜饭聊堪半日留。

醉里江湖真有味,春来花鸟正关愁。

天台雁宕平生梦,凭仗诗囊次第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暮春雨后陈以钧邀游石湖遂登治平

贪看粼粼水拍堤,扁舟忽在跨塘西。

千山雨过青犹滴,四月寻春绿已齐。

湖上未忘经岁约,竹间觅得旧时题。

晚烟十里归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题画二首(其一)

东风吹春著幽谷,宿雨浮烟树新沐。

斜桥曲径带流水,白日疏篱荫浓绿。

晴江隔世不隔山,百叠苍螺堕茆屋。

输却长唫抱膝人,镇日临矶弄晴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