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雨后陈以钧邀游石湖遂登治平

贪看粼粼水拍堤,扁舟忽在跨塘西。

千山雨过青犹滴,四月寻春绿已齐。

湖上未忘经岁约,竹间觅得旧时题。

晚烟十里归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雨后的石湖景色,充满了生机与宁静之美。诗人文徵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和谐。

首句“贪看粼粼水拍堤”,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湖面波光粼粼、水波轻拍岸边景象的喜爱与沉迷,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接着,“扁舟忽在跨塘西”一句,巧妙地引入了行舟的动态感,将读者带入到湖面上的旅程之中,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性和参与感。

“千山雨过青犹滴,四月寻春绿已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生机勃勃。雨后的青山依然翠绿欲滴,仿佛大自然在经过雨水的洗礼后,更加鲜活和充满活力。四月正是春意盎然之时,诗人通过“绿已齐”这一细节,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湖上未忘经岁约,竹间觅得旧时题”两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在湖边漫步,诗人不仅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还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寻找旧时题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共鸣。

最后,“晚烟十里归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两句,以晚霞映照下的归途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既熟悉又略显神秘的氛围。虽然这不是传说中的桃花源,但在这片美丽的湖光山色中,诗人同样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满足,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雨后石湖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画二首(其一)

东风吹春著幽谷,宿雨浮烟树新沐。

斜桥曲径带流水,白日疏篱荫浓绿。

晴江隔世不隔山,百叠苍螺堕茆屋。

输却长唫抱膝人,镇日临矶弄晴渌。

形式: 古风

题画二首(其二)

千岩拔地排青苍,古松谡谡连重冈。

冈回岭复得奇绝,瀑流千丈垂银潢。

盘盘细路入云长,两涯对起悬飞梁。

云重路僻不知处,应有仙家在深坞。

夕阳变灭晚山寒,无限风烟属倚阑。

形式: 古风

与宜兴吴祖贻夜话有作就简李宗渊杭道卿吴克学

有客扁舟自阳羡,夜堂风雨对高眠。

不辞谈笑成佳会,祗觉淹留有宿缘。

别后交游如梦里,意中山水落樽前。

青灯酒醒还生恋,明日烟波更渺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日

茆屋泥香燕子飞,东风日暖谷莺啼。

游人漫自穿花柳,别有春光在竹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