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

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崙。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

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与向往。"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一句中的“蛰”指的是初夏时节,蛇开始活跃起来,而“鸣风”则形容蛇的吼叫声,与自然界之风相呼应,体现了生命力的觉醒和生长。同时,“异禀存”暗示着蛇所特有的生机与神秘。

"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崙"这两句则通过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蛇的巨大力量和灵活多变的身体。蛇能够吞下巨兽象征着它强大的生命力,而“绕昆崙”则展现了其柔韧性,如同古代传说中蛇能绕山而行,显得神秘又充满力量。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一句中的“出笥”指的是蛇从洞穴中出来,而“彰嘉庆”则形容它的喜悦之情。蛇衔着珠宝,这里可能隐喻着蛇对自然界给予其生命和力量的感激与回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之间相互尊重与和谐共生的观念。

"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则进一步深化了蛇与自然、神秘力量的联系。“禀龙质”暗示着蛇与龙的亲缘,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高贵和神圣,因此蛇也被赋予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命特质。而“灵化出山门”则表明了蛇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有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转化,它能够穿梭于世间与超自然世界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生机勃发、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生命美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生命力和灵性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教战诚无敌,充庭实可嘉。

指踪知拜处,服习认葩花。

远视惭刚鬣,深藏惜素牙。

十牛虽此夭,可奈可巴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饮啄绕藩篱,无声乏羽仪。

衔环诚可念,穿屋奈终卑。

鸿鹄非予忖,鸾皇不汝欺。

莫轻蝉饮露,挟弹镇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鹿

赋命斯千载,登仙托五云。

发祥呈玉质,标异冠星文。

食荐时鸣野,游林或命群。

白环何日至,真祖有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不假分曹进,非同博塞游。

谢安方料敌,祖纳正忘忧。

窥豹仙枰昼,迷风石海秋。

金门谁国手,一局赌宣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