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

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

晴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

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

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

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

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

梦中得灵药,此药从谁受。

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

从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龙眠之地定为坐处,柳生之处起身如肘。
心中无进出之别,修行的三昧又有什么呢?
晴天的窗户下,午后的阴凉渐转,我坐睡了多久。
疲倦地裹着粗布衣,敲门的手却充满期待。
掀起帘幕对我微笑,怀疑我因宿醉而困倦。
他们不知我已忘我,如同冰雪消融,不留岁月痕迹。
空虚之中无一物留存,万物自然腐朽。
梦中得到神奇的药,这药又是从何而来?
药力深入四肢,想要洗净心灵的污垢。
从此百事无忧,只欠回归田园的老者生活。

注释

定中:禅定中的状态。
龙眠:龙的姿态,形容静谧或祥和。
柳生肘:形容动作轻盈灵活。
三昧:佛教术语,指专注、定力或悟道的状态。
颓然:疲惫的样子。
褐身:粗布衣服。
剥啄:敲门声。
褰帷:掀起帘幕。
困宿酒:因饮酒过量而困倦。
丧我:忘我,失去自我意识。
冰消:比喻时间的流逝。
彼物:指外界事物。
灵药:象征着神秘或解脱的药物。
侵寻:逐渐渗透。
归田叟:隐居乡间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午后的静坐情景,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形象地刻画了他静坐时的专注状态,仿佛龙眠于膝,柳生于肘,动作轻盈自然。"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表达了诗人内心平静,达到了禅定的境地,对世间万物无分别心。

"晴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描绘了窗外阳光的变化和诗人长时间的静坐,暗示时间的流逝。"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则写出诗人衣着简朴,门外有人敲门,他却浑然未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写的是诗人被朋友唤醒,朋友误以为他是因饮酒而沉睡。然而诗人并不介意,反而以"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来表达自己忘我之境,仿佛生命中的烦恼都已消融。

"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空灵境界的理解,认为一切外物皆为空幻,唯有内心清净才是永恒。"梦中得灵药,此药从谁受"暗含了对道家修炼的隐喻,表示他在静坐中获得了内在的智慧。

最后两句"从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已经领悟了许多,但仍渴望回归自然,过上闲适的农夫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辙深厚的禅宗和道家思想。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

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

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

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

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

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

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

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

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

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人生逾四十,朝日已过午。

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

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

惟当理锄耰,教子蓺稷黍。

谁令触网罗,展转在荆楚。

平生手足亲,但作十日语。

朝游隔提携,夜卧困烝煮。

未歌《棠棣》诗,已治刍灵祖。

士生际风云,富贵若骑虎。

奈何贫贱中,所欲空龃龉。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征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圭璧,罢宴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

周人尚记有周公,禾黍离离下有宫。

破豆烝豚非以报,野巫长跪若为通。

山围栋宇泉流近,凤去梧桐落叶濛。

有客赋诗题屋壁,二南犹自有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